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题库)-国际经济学选择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7:57: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是一种软件要素。

要素密集反向: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四章

特定要素

特定要素: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第五章:

重叠需求理论、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重叠需求理论:另一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Linder)提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技术差距论: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出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这种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后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技术,能够模仿生产从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步消失。

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当一种新产品刚刚诞生时.其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这种产品成熟并广为大众接受时,它就变得标准化了,就可以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了。因此,对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从最早引入它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不发达国家。

第六章:

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异质产品、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巴拉萨指数、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差异产品、外部规模经济。

产业内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产业内贸易。

同质产品:产品之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

异质产品: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尚可替代),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a、国家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如中国的南方进口水泥,北方出口水泥以减轻运费负担;

b、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 c、转口贸易

d、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使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 e、季节性产品贸易,如季节性关瓜果的进出口。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这体现在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的不同上;同时,需求因特点不同也会产生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讲,产品的平均成本会受生产规模的影响,生产规模小,劳动分工、生产管理等都会受到规模限制,产品平均成本会比较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这种限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这叫规模报酬递增,也叫“规模经济”

巴拉萨指数:产业内贸易在一国总体贸易(贸易总量,或某一大产业如制造业的贸易总量)中的重要性可以由如下巴拉萨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IIT)(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公式计算:

巴拉萨指数=(1-|X[,i]- M[,i]|/X[,i]+M[,i])×100,(2—10)

其中,X[,i]:中国商品i对某国(地区)的出口(FOB),M[,i]:中国商品i自某国(地区)的进口(CIF);产业内贸易份额也等于1减去净贸易额或产业间贸易额在国家贸易总额中的份额。产业内贸易份额为一个在0—1之间(或%)的数字。如果所有贸易都是在产业间进行的,则各个产业不是仅有出口就是仅有进口。在这种极端的案例中,所有贸易都是产业间的,产业内贸易份额为0。如果各产业的进口量都与出口量相同(X=M),则产业内贸易份额便为1(或100%)。如果某些贸易为净贸易,某些贸易为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份额数值便位于0—1之间,其数值大小表明着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不完全竞争:经济理论中,有两种市场结构经常成为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研究对象。这两种典型的不完全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

垄断竞争:许多厂商出售同一种差别产品,而且进出该产业都比较容易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

差异产品:同类产品中产品性质有所差异的产品

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整个产业产量增加时,每个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都会降低。

第七章:

关税、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倾销、掠夺式倾销、持续性倾销、反倾销税、生产效应、保护效应、消费效应、贸易效应、税收效应、国际收支效应、保护成本或关税的净损失、消费者剩余、关税的再分配效应、生产扭曲、消费扭曲、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配额租金。

关税:一国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课征的一种税收。 从价税: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课征的关税。

从量税:按照商品的实物计量单位如重量、数量、容量等为标准课征的一种固定税额。 复合税:同时采取从量、从价两种方法计征的关税。 倾销:出口国企业用低与正常的价格在国外销售产品。

掠夺式倾销:某种商品暂时一以低于国内价格或成本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以将该国的生产者逐出市场,待其占领市场后再提价俩弥补过去降价出售的损失。

持续性倾销:国内垄断者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考虑,长期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

反倾销税:这是对于实行商品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

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

关税的生产效应:指由于关税导致的国内产量增加

保护效应: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本国同类商品受到保护 关税的消费效应:指关税带来得国内消费的减少。 关税的贸易效应:由于关税导致的进口的减少 关税的税收效应:政府从关税中所得收入 国际收支效应:平衡国际收支

保护成本或关税的净损失:是指由于关税引起的一国财富的真实损失,即由于关税引起的生产的无效率和消费的扭曲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

关税的再分配效应:由于关税,收入被进行了再分配。从国内消费者(支付更高价格者)转移到国内商品生产者(获得更高价格者),从国家丰富要素部门(生产出口商品部门)转移到稀缺要素部门。这就导致了低效率——关税造成净损失。

生产扭曲:为保护成本或净损失中的生产部分,是由于征关税后,一些国内资源从更有效的出口商品的生产部门转向了低效的进口商品的生产部门。

消费扭曲:为保护成本或净损失中的消费部分,是由于征关税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出口商品的价格被人为的提高了,同时也打乱了外国的消费模式。

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关税是否等于或高于国内价格上涨额,即出口国是否也负担部分甚至全部关税,这涉及到关税对价格的影响程度,又称之为关税的贸易条件效果。

非关税壁垒:除关税以外的其他限制商品进口的措施。

进口配额:直接限制进口数量的重要措施,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配额租金: C部分,在关税情形下我们知道它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因此可被抵消,这里则称为配额收益(Quota revenue)或配额租金(Quota rent)。它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它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

第八章: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保护就业论、最佳关税、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坎普标准、有效保护率。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上应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但在发展中国家制造工业的建立初期,他们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多年的制造也想竞争,为了使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工业发展壮大,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扶持,待到他们成长以后再让他们到国际市场自由竞争。

保护就业论:从理论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微观和宏观。前者指某个行业得到保护,生产增加、就业也增加。后者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之上的。他看到了古典经济学完全依赖市场机制和只重视供给方面的不足,认为一国的生产和就业主要取决于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生产和就业水平。

最佳关税:使一国的贸易条件得益超过其贸易量减少的损失而产生的净福利达到最大

化的关税水平。

穆勒标准:某种产业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这样的企业就是幼稚企业。

只要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就可以保护。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使技术经验不足、生产力低下、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的产业继续生产。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对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产业暂时的保护是值得的。这是一个静态标准

巴斯塔布尔标准:保护、扶植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符合这一标准的产业为幼稚产业。

是将穆勒标准动态化,提出了现值的观念,认为保护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坎普标准:除了包含穆勒-巴斯塔布尔标准的全部内容外,又加进了产业在被保护期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应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标准。

有效保护率:关税使国内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第九章、第十章:

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次优理论、贸易创造、贸易转移、经济一体化、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TO、G—7高峰会议、M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SDR(特别提款权)

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对非成员国则指定统一的关税率。 自由贸易区;区内各成员国之间取消了一切贸易壁垒,实行区内商品的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对非成员国保留自己的贸易限制。

共同市场;比关税同盟更进一步,它允许参加国之间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

次优理论:如果福利最大化或者帕累托最优所需要的条件不能全部满足,那么尽量满足尽可能多的条件是没有必要的,并且这样做通常会导致次优情况的发生。因此建立关税同盟并仅在成员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并不必然产生次优的福利状态。

贸易创造:产品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较低成本的关税同盟中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的一种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出现以较低价格的产品消费取代原较高价格的国内生产的相关产品消费而获得的利益。

贸易转移:产品从过去进口自较低生产成本国转向从较高成本国进口的过程和现象。这一过程还会产生消费者为降低成本而转向其他相关(替代)产品进行消费的情况。

经济一体化:制度派所说的实际上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功能派则属于全球经济一体化。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经济联盟的特点是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当汇率政策的协调达到一定的程度,以致建立了成员国共同使用的货币或统一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又称为经济货币联盟。欧盟是目前最强大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在某些方面成员国已经将部分国家主权交给了该组织(如货币、金融政策、内部市场、外贸),使得欧盟越来越像一个联邦制的统一国

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于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经过两天辩论,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

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于1992年12月17号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签订《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即布雷顿森林协定,并于1945年12月生效。按照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6年3月,次年3月开始工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为,就国际货币问题进行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提高就业、增加收入、避免竟争性贬值、保持各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相对稳定、向成员国提供所需要的临时性贷款、设法消除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等等。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又称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根据1944年7月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于1945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1947年皿二月起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宗旨为,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资源,促进私人对外投资,提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贷款等。 WTO: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正式取代1948年以。来作为临时性机构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h),它是经过成员国政府和立法机构批准的国际条约创建的常设经济组织。它的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以自由贸易来推动世界经脐的发展。

G—7高峰会议:G--7高峰会议是指西方7个大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首脑,定期就世界经济的重大事务进行磋商的会议。在会议上,7国的根本宗旨在于稳定世界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考虑的较少。 M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15年内分三阶段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动,然而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产品全部价值的62。5%是在成员国内生产的,才能享受免税待遇;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成员国一致给予所有的北美金融公司以国民待遇;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公平招标;严格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规定等。

SDR(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亦称\纸黄金\。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特别提款权定值是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市值不是固定的。

第十一章:

要素国际流动

答:是指资本、劳动、技术等的国际流动。 资本国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