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8:23: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0个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

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绩效考核:所谓绩效考核是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成绩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与核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 组织形象战略:所谓组织形象战略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性质,通常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和传达,使公众

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商品经营之道”。

家族主义:所谓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移植到集团中,而企业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行为又都是为了保持集

团的协调、维护集团的利益、充分发挥集团的力量

组织文化:所谓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

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设计:所谓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是把任务、责任、权力的利益进行有效组合和

协调的活动。

环境:所谓环境是指外部的竞争、购销状况与市场需求,也包括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要求与影响。

组织的目标:所谓组织的目标是在企业管理中,目标可能是外界实在的对象,也可能是理想的或精神的对象。 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找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活动。 管理坐标图:所谓管理坐标图是一种采用图示和量表方式来衡量一个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

许的人是领导。

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则认为,它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

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联结成的关系。

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它可以是通讯工具之间的信息交流,如电报、电话等。

信息沟通:所谓信息沟通,是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

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过程。

群体凝聚力:所谓群体凝聚力或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

个方面。

集体主义自决:所谓集体主义自决指的是以集体主义思想为指导,对群体的意见经过独立分析后所作出行为反应。 群体压力:所谓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从众行为: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

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之现象。

顺从行为:所谓顺从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内却

仍然坚持个人意见的现象。

群体规范:所谓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正式群体:所谓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

职责分工之群体。

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

在的群体。

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所谓防卫型非正式群体,指的是其成员因面临共同的危机或威而走到一起来的非正式群体。 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所谓进取型非正式群体,指的是其成员采取有效的积极行动,主要靠自己的才华,能力与团

1

结精神等去努力打破不合理与不公平的特权现象,或者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动机:所谓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和主观原因,是个体活动的引发和维持的心理状

态。

需要:所谓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 认知失调: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持有两个彼此相互矛盾的认知,而产生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情况。 态度:所谓态度是主体对某个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 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价值观的作用:是指价值观对于指导个人的价值活动,调节和控制人们的情绪、兴趣、意志态度的功能。 自我管理:所谓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

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存

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知觉:所谓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归因:所谓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解释和推论其原因。

人际交往行为:所谓人际交往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中相互接触和交换的言语、态度和举止等 社会知觉:所谓社会知觉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知觉。 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性格:所谓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所谓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意志: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情感: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群体动力:所谓“群体动力”就是“群体活动的动向”,而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要素,因为群体活动的动向同样取决于内部力场同情境力场的不相互作用。

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简答1:

1. 简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理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 简述态度的特性。

答: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系统性。 3. 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答:(1)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

(2)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的从众行为明显; (3)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群体有较强的力和行为的一致性。

2

(4)群体内有一套见效快和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5)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 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简述其中主要的规律。

答:(1)吸引接近规律;(2)超同离异规律;(3)互需互酬规律;(4)交往深化规律;(5)交互中和规律。 5. 道格式发展分为哪六个阶段。

答:(1)实验研讨阶段;(2)小组建设和开发;(3)小组间关系的建设和开发;(4)制订理想的战略模式; (5)模式的贯彻;(6)系统评价。 6. 简述X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 达到组 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

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

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7. 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

答:(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8. 概述起来说,一般认为小型群体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1)人数不多;

(2)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 (3)群体的成员,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 (4)群体的成员之间能产生感情上的相互关系; (5)他们的行为受群体中形成的规范调节。 9. 简述参照测量法的具体步骤。

答:(1)研究者要求群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

(2)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人员对他所作的全部评价集中大信封内;

(3)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评价的,但不允许个人看到信封中的全部评价,只让看一小部分对他评价; (4)研究各成员的提名,看群众中哪些人最博得大家的信赖和尊重,这些被集中提名的人,可能是

群体中最起作用,并处于中心位置的人。 10. 现代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1)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2)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的紧密化; (3)寻求现代管理组织结构的新形式。

11. 性格特征具有结构性,其特征结构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12.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哪几个阶段? 答: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