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7:0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通论六 古今字 通假字 异体字 繁简字

一、古今字

1、定义:古书中同一个词因时代不同而用字不同,这种现象叫古今字。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使用的字,叫今字。

“古”和“今”是相对而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2、古今字形成的主要原因

文字除了表示本义,还用于表示引申义和假借义。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承担多项记词职务,字的兼职过多,容易造成表意的含混、模糊。为了减少兼职,增强表意的明确性,后世便另造新字分担。由于汉字记词功能的分化而导致汉字增益的现象,叫汉字的分化。汉字分化是造成古今字的主要原因。例如:

①夫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

②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左传·齐桓公伐楚》 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尔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④民不知礼,未生其共。 《城濮之战》

上述句子中的“共”字,例①义为共同,例②义为供给,例③义为拱揖,例④义为恭顺,一个共字身兼四职。为避免表义含混,后世造了供、拱、恭三个新字来分担其兼职。从记录同一个词所用字的时代先后来说,记录“供给”一词,“共”和“供”形成古今字;记录“拱揖”一词,“共”和“拱”构成古今字;记录“恭顺”一词,“共”和“恭”成为古今字。 字的分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字表示引申义,今字表示本义。

如益溢、州洲、止趾、要腰、责债、新薪、景影、原源等。 (2)古字表示假借义,今字表示本义。

如莫墓、孰熟、然燃、衰蓑、或域、午杵、县悬、它蛇、段锻、匡筐、须须等。 (3)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引申义。

如解懈、家嫁、昏婚、赴讣、告诰、支枝、道导、反返、被披、振赈、取娶、张帐等。 (4)古字表示本义,今字表示假借义。

如辟避、辟辟、与欤、戚戚、胃谓、舍舍、澹赡、采彩、牟眸、师狮。 3、古今字之间的形体联系

古今字之间形体上大多有某种联系。

(1)古字+形符=今字:其箕、采采、员圆、取娶、昏婚等。

(2)古字改变形符=今字:说悦、澹赡、赴讣、张帐、振赈、敛殓。 (3)古字略变形=今字:母毋、不丕、大太、閒間、陈阵。

二、通假字

1、通假字的内涵

通假又叫通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通借前人也称为用字的假借,它和“六书”中造字的假借不同。许慎“六书”中的假借是造字的一种法则,是不给某些词造专用字而借用他词的书写符号来替代的法则,是“本无其事,依声托事”。而通借则是古人用字时的一种变通现象,是“本有其字,依声托事。”例如:一些虚词的借用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如我、其、何、而、与等;象“蚤”借用为“早”、“信”借用为“伸”是本

1

有其字的假借,即通假。

2、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

(1)声音上,二者或同音、或双声、或叠韵。如: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公孙丑上》 (“畔”假借为“叛”,二字同音。) 故九万里而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庄子·逍遥游》 (“培”“凭”双声。) 从弟子十余所。 《史记·滑稽列传补》 (“所”是“许”的借字,二字叠韵。)

(2)形体上,若二字都为形声字,则二字多同声符。如涂途、说悦、锡赐、政征等。音同音近的字不限于声符,所以,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有时形体无关,如时伺、趣促等。 (3)关系上,二者可以互借。如: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论积贮疏》)(“上”借为“尚”) 江河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许行》)(“尚”借为“上”) 3、通假字的判定

(1)要有古音韵的常识。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音同音近是指古音而言,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音相同相近,今音不见得相同相近。所以辨识通假切忌用今音作准则。

(2)不能轻言通假。判定通假,除根据音同音近条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三、异体字

1、定义: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功能也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2、异体字的形体关系

(1)造字方法不同,一为形声,一为非形声。如岳嶽、泪淚、膻羴、看??嵩崧、野

埜。

(2)同为形声字,

或形符不同但意义相近,如:逼偪、遍徧、溪谿、逾踰、咏詠、暖煖、睹覩、杯盃等。 或声符不同但声音相近,如:馈餽、昵暱、猿猨、梅楳、裤袴、线線、烟煙、勋勲等。 或声符形符都不同,如:诉愬、剩賸、碗盌、村邨、迹蹟、猿蝯。

(3)偏旁位置不同,如够夠、峰峯、惭慙、鹅鵞、秋秌、裏裡、群群、鞍鞌等。 (4)笔道形态不同,如冰氷、册冊、皂皁、叙敘等。 (5)字体不同,如春萅、享亯、竝並等。 3、异体字的辨识

(1)有些字本义相同,但后世发生了分化,记词功能有了分工,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字。 《说文》:“咳,小儿笑也。从口亥声。孩,古文孩从子。” 义产生分化,“咳”表咳嗽,“孩”表孩童。

《老子》:“我独泊兮未兆,如婴儿之未咳。”《释文》本作“孩”。后来这两个字本义不同,意 “乌”“於”原先是一个字,在古书中,感叹词“乌乎(呜呼)”也写作“於乎(於戲)”,但做鸟名的“乌”和作介词的“於”却互不相混,分工明确,现在的读音不同了。所以不是异体字。 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对这一类的异体字一定要作历史的考察,切不可轻率地以今律古误解文意。 (2)在古代原本不是异体而意义用法不尽相同的两个字,现代为了精简汉字,在整理异体字

2

时,也视同异体字加以合并而成了一个字。如“炮”本是一种烹调方法。《礼记·礼运》:“以炮以燔。”注:“炮,里烧之也。”而“砲”是“机石”,指古代战争中用机械之力以攻敌,故字从石。后来发明了火炮,才借“炮”为“砲”。现代这两个字被当作异体合并。我们阅读古书时,切不可将他们作为异体字,要从弄清其本义入手,分辨出其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用法。 四、繁简字

1、定义: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化部、教育部、文改会《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又作了一些补充规定和局部调整)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凡未列入上述文件的简体字一概被当作异体字和俗体字。1964年5月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338个,是现在日用的规范字。1977年文改会公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所收的853个简化字,由于问题较多,被宣布停止使用。其中字有流传于民间者,只能算俗体字。

2、简体字的形体来源

(1)源于历代的形体简化者,如古体字,如雲云、氣气、從从、網网等;古代的异体字,如無无、禮礼、棄弃、趕赶等;历代的俗字,如體体、蠶蚕、遷迁、陽阳、燈灯等。 (2)草书楷化:車车、悶闷、韋韦、當党、為为、會会、應应、樂乐、歸归等。 (3)部分替代:鑿凿、習习、廣广、務务、飛飞、點点、聲声、競竞等。

(4)符号替代:鄧邓、歡欢、雞鸡、艱艰、對对、鳳凤、漢汉、聶聂、壞坏、懷怀、環环。 (5)同音替代:鬥斗、幾几、穀谷、麵面、薑姜、裏里等。

(6)新造字形:認认、礎础、補补、竊窃、遠远等是形声字采用形体简单的声符,滅灭、寶宝等是新造会意字。

3、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同形字。有的简化字跟古书中的某些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声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巧合。如“臘”本义是国君在年终用获品祭祀祖先,简化作“腊”,与本义是小动物整体干肉的“腊”字同形;“蠟”本义是蜂蜡,简化后与本义是虫蛆的“蜡”字同形;“宁”本义是安宁,简化后与“贮”的古文同形;“術”本义是邑中的道路,引申为方法、学术,与本义是一种粘性稷谷的“秫”的初文同形。古书中的“术”多指一种可以入药的植物,如白术、苍术;“適”的本义是往,古书中常用来表示恰好,简化后,与本义是疾速的“适”同形。“适”古书中常用为人名。

(2)同音替代字。汉字的简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化字形,如前述简化字的形体来源;一是削减常用字的字数,选留某些字而同时废弃某些字,对字的记词功能进行调整或归并,所涉及的是“义”的问题。光是字形的简化,问题较为简单,若涉及字形同时又涉及字义,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如同音替代字,两者读音相同,但意义却不同,如先後的後和皇后的后,本义为植物名白芷的药与医藥的藥,本义为跌倒的仆与被替代的僕人的僕、本义为量器的斗与鬥争的鬥、本义为征伐的征与被替代的徵兆的徵、本义是武器的干与被替代的乾燥的乾、树幹的幹、主榦的榦。

(3)一简对多繁,如钟(鐘鼓、容器鐘)、复(複雜、反復)、脏(臟腑、骯髒)、历(經歷、日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