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湘教版必修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21:25: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3.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的理解;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

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整体性的含义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含义可结合下图来理解:

(3)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如下: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土壤概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概念: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它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土壤的形成是各个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二)成土母质与土壤

(1)成土母质的概念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风化物能逐步发育形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成土母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 土壤 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联系 (3)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①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成土母质 颗粒较细 颗粒较粗 残积物和坡积物 洪积物和冲积物 ②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基性岩 酸性岩 二氧化硅含量 45%~52% 65%~75% 土壤中化学元素含量 铁、锰、镁、钙的含量高,其中钙含量最高 硅、钠、钾的含量高 (三)气候与土壤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土壤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而含粉砂和黏粒较少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