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学案孔子和老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52: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二历史学生学案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题: 第1课 孔子和老子

1、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知识连接:

春秋时期 4、学法指导: 井田制瓦解 思想流派 孔子 仁、礼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道 辩证法 无为而治 儒家学派创始人 分封制崩溃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利用学科自习,结合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全员背诵“A类”部分,平行班完成B类、C类,重点班完成C、D类问题,认真阅读教材,不会的地方或重要的知识信息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探究。 5、学习过程 【A类】背诵知识 一、孔子及其思想 1、地位: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1)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也不排除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4)教育思想:

教育原则——有教无类,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学习方法 ——要温故而知新,要反复温习,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1

高二历史学生学案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3.影响:

逐渐形成完整的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老子及思想 1、历史地位: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反映其思想的著作是《道德经》,又称《老子》。 2、思想内容:

(1)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2)辩证法思想:老子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高和下、前和后、有和无、难和易、生和死、贵和贱等,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他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3)政治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3、影响:

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1、【B类】阅读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材料二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②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

③材料四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理念?

问题探究2:【C类】结合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试分析其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2

高二历史学生学案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问题探究3:【D类】 孔子曾周游列国,但他的学说未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儒家思想是的“德治”和我们今天所提出的“德治”有什么本质区别?

问题探究4:【C类】阅读材料 材料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意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请回答: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应如何评价?

6、达标训练

1.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

3.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对老师不要客气

3

高二历史学生学案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C .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事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学,意思是清净寡欲??带人学儒学。即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敬鬼神而远之 5、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是

①”仁”的学说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有教无类 ④贵贱有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7、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到:“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8、莫同学为了记忆的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10.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都主张恢复周礼 B、都否定天命论

C、都强调贵贱有序 D、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11、关于老子思想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道是抽象的,道派生了人间万物 B、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论 C、矛盾的对立双方,无须条件,就可以转化 D、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任何事情都不管 7、学习反思: 错误题目 相关知识 错误原因 探究1、

答: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其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4

高二历史学生学案 2013——2014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答: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实现“礼”,孔子提出“正名”的

主张。材料三符合此主张

答:启发式教学。

探究2、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探究3、答案要点:孔子的学说虽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但不符合春秋动荡的社会形势,不利于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

(2)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或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着力点)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根本目的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探究4、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

材料二反映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它否定了“天命”思想。

老子哲学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老子主张在政治上“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对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