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0:41: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 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一个“深”字,表现了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6 / 34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7、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7 / 34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九、《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

2、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也是全诗的诗眼。 3、“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 “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 “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 “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8 / 34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 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 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 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十、《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 B 乘舟梦日边—— C 长风破浪——

9 / 34

2、 、 、 、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显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 思想感情。

十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 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 5、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0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