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2:17: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作者:张春颖 徐春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4期

摘要: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造成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教育公平 教育制度 对策

作者简介:张春颖(1980-),女,辽宁省葫芦岛人,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4-0145-02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实现的途径。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社会公平。在欧美一些国家,教育公平被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而教育不公平更被看作是“国家危机”。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平问题涉及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一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高等教育属准公共产品,适当收费并无异议。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差距拉大,高等教育收费过高,超出了普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据统计,目前平均每个大学生4 年花费需5万多元。而2007 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只有4100 元,也就是说,一名农民辛辛苦苦13 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名大学生。由于农民无法承担其子女最基本的教育费用,迫使农村学生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或者选择农林、地矿、石油、师范等一些收费较低的学校或专业。近年来我国的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有了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新增加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或者一些高职院校。城乡之间巨大的高等教育差距反映出教育公平状况的恶化,造成农民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他们无法站在同一起点上和城里人进行跻身于高等级社会阶层的竞争。

(二)地域差异导致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的是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使得一部分地区和企业率先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以及国家的重点支持,形成我国较为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如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同样,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东中西部之间、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之间的也显著差异、城乡之间分配也是极端不平衡。一些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占人口30%左右却享受了40 %~60 %左右的高等教育机会,中部地区却是享受高等教育的程度最低,占人口的53 %左右,只享受了30 %~40 %的高等教育机会。[1]可以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校的地域空间布局不合理,高校的地域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三)教育投入不公和投入不足导致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不公和投入不足尤为明显。首先,在教育投入不公方面,造成教育资金部分高校倾斜,国家投资建造的重点大学明显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优质高等院校,结果是发达地区的高校锦上添花,落后地区的高校的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更加剧了各个高校间资源分配上的差距,和高校资源的不平衡。而国家这些重点投资建设的重点高校,在当地招收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差异,使学生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方面不公平。在教育投入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可以说目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占其国GDP比值约为6.2%,发展中国家约为4.0%,而我国近几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率不足2%,与发展中国家的投入力度相比有很大差距。 (四)由于贫富差异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现阶段存在一定规模的贫困群体,它包括农村贫困者和城市贫困者。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家庭教育投资水平的差距也已经拉开,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对教育投资的承受能力差距显著。家庭教育投资的差距一旦形成并继续扩大,势必会形成收入水平低——教育投资低——低收入者及其后代的素质低——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低——收入水平低的循环效应。有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在职人口不到30%的技术人员、干部等的子女在抽样大学生中占了60.93 %之多,而在职人口中占比例86.9 %的农林牧渔劳动者及工人子女在抽样大学生中仅占31 %不到。[1]由此看来,高额学费成为社会较低阶层平等参与社会竞争、向上层流动难以逾越的门槛,阻碍了社会成员的代际流动。它势必降低整个社会劳动者的总体素质,最终又必然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因素分析 (一)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与GDP不成比例教育投入的不足,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分布不均。首先,东部、中部与西部及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其经济发展较快,同时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也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科教文化的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高校数量多、规模大、办学质量相对较高,经过多年的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西部地区高校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高校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学校办学条件差,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程度更加加剧了。其次,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以农业地区的经济资源来支持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农业资源长期单方向地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而在当前的经济转型时期,城市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后并没有及时地加大对农业反哺力度,从而继续加深了二元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2] (二)教育资源的垄断

我国的高等学校资源存在典型的垄断性的特点。现在教师属于学校,没有办法流动,校长也是属于学校的。所以经常的情况是一个学校的校长、教师一辈子在这个学校工作,难以流动。甚至流动了都是往好的学校流动,因为好的学校有好的资源,好的学校带来的是更好的名气和收入等。造成了好的学校变得更好,形成了教育上的“马太效应”。合理的建议是今后各个高校之间可以尝试教师交流,实行诸如轮岗制,定期交流等。以便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学校资源均衡地分布。

(三)高收费与乱收费并存,挡住了部分人的大学之路

相对于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而言,当前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明显偏高。高等教育的理想制度应该是让所有有能力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可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产生了需求规模的扩大与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用者付费”——由个人承担部分高等教育培养费用已逐渐被社会所理解和接受,但高额收费又使一些确有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而无力承担学费的人才挡在了高校大门之外。此外,我国高等教育的乱收费在某些程度还依然存在。很多高校从开始招生录取时就设立各种与之挂钩的乱收费规定;同时强行向学生提供有偿服务,从中牟取不当利益。如学校以种种理由和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擅自出台新的收费项目,向学生收取国家规定项目之外的其他费用。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各种措施来制止高等教育乱收费行为,但总是屡禁不止,收效甚微。

三、改善我国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策略 (一)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并合理配置资源。我国GDP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教育投入却显著不足。所以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横向和纵向的均衡发展,是教育机会公平实现的物质保障。众所周知,高校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实现了大学梦,但由于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