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20:4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让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朗读现状与对策初探
01 用好晨读,强化赏识,消除朗读心理障碍
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一部分人进入青春期,声音由清亮的童声转入变声期。这一期间,女声变得更尖锐,而男声变得低沉甚至闷哑,发音具有不稳定性,表现为声音容易开岔、沙哑等。这使不少高段学生不愿、不敢开口读课文。
早晨可带领学生面窗而立,放声诵读古今诗词及名家名篇。其益处有三:站立姿势有利于气息顺畅,使发音器官产生纯正的发音,并能够确保共鸣腔充分打开,做到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这也极大地锻炼了发音器官,利于声带发育;保持站姿利于学生朗读时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能够迅速进入文章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之中,羞于朗读、害怕朗读之戒心渐去;凭窗远眺,山水人眼,耳边书声朗朗,景美文美声亦美,渐觉晨读诗词曲文其乐陶陶。
刚开始进行晨读训练时,可主要以风格雄健或飘逸洒脱的诗词为首选,此类诗词朗诵时激情昂扬,挥洒自如,有利于学生纵情放声;继而可加入其他风格的古诗词及现代文选段。朗读时间一般为3~5分钟为最佳,太短则学生无法尽情入境;太长则学生用嗓疲劳,气势尽失。最后是声音的要求,中气十足,洪亮而不尖锐——大声嚷嚷有损变声期发音器官;气息太弱,声音太小则又无法对语言器官产生有效刺激,也不利于朗读自信心的建立,达不到训练预期效果。
此外,教师要致力营造民主和谐、理解赏识的氛围,给朗读者们一个安全感十足的朗读平台。教师要时时保护朗读者的自尊、自信。只要学生愿意开口朗读,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要鼓励并赏识每个学生作出的努力,使学生形成自信心和自主性,使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善于朗读者)都有安全感、被尊重感、被赏识感,让他们敢于朗读、愿意朗读、乐于朗读。 02 多管齐下,当堂指导,构建良好训练平台
1、引导补白,巧破朗读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父亲在废墟中寻找儿子的行为钦佩不已;但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读出父亲一方面又累又怕行将倒下,而一方面又强打精神坚持到底的语气、语调。为此,教师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和学生一起细品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教师请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父亲,探究、想象父亲在每一个时段的内心想法:他既希望能够赶紧找到儿子,又担心挖出来的是儿子的尸体;他疲劳得无以复加,又担心自己的倦怠耽误了救援儿子的最佳时机;他既想救出儿子,但周边不时发生的余震让他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也心存恐惧??通过这样的补白,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当时是多么渴望喝到一口水,多么渴望有人帮他一把,陪他继续挖!但在所有人都放弃离开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在余震不断、内心惶然、筋疲力尽的情况下挖掘??通过换位创作,学生的心被这个了不起的父亲征服了—
—当读到“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时,不少学生的眼眶红了,声音哽咽了——之前一直无法突破的朗读难点在补白过程中已经“土崩瓦解”。 许多课文人物的内心活动并非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要读好这些“潜在”语言,教师可以巧设训练点,通过变换人称、补充说话语境、配套人物言行等方法,带领学生挖掘文本的“潜台词”,充分把握文章内涵,从而实现品情入境,解决感情朗读的情感难点。
2、多媒体辅助,实现全身心朗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节选自《三国演义》,文中人物语言表面波澜不惊,实则处处暗藏玄机。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看似平凡的语句读活?教师在指导朗读前,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片段,再现课文描绘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熟悉人物之间的相互利害关系,并仔细观察剧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细节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深入体会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性格特征,把握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接着,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进行朗读练习,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反复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情、语气,读出人物的身份、性格、说话的用意。在全班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关闭影片的声音,让学生巧用文中的人物对话,尝试给电视剧片段配音。学生兴致盎然地全心投入到创设的情境中,声情并茂地将一个遥远的历史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故事情境,不仅使学生在朗读上有了模仿的对象和提高的目标,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活用文本,进人情境,自主创作。 03 建立评价机制,搭建个性化朗读展示舞台
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的朗读往往无法展示出其丰富多彩的一面。因此,课后朗读作为教学延伸的补充是有益而必要的。长期以来,笔者坚持让学生课后进行朗读录音,在QQ群、微信群上进行交流、互评,在课堂上播放、赏析、共享,在扩大了学生朗读空间的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此外,由于朗读环境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家庭之中,因此学生的朗读状态十分放松,他们的朗读更展现出了异彩纷呈的一面,一些原本不敢、不善于当堂朗读的学生的朗读作品让全体师生刮耳相“听”。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议,评定等级,定期总结、表彰;并将优秀朗读作品拷贝成集,作为班级朗读的示范材料。这些活动使学生朗读水平出现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