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30-40卷读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13: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瑜伽师地论》第30卷读书笔记

中国因特罗网那兰陀佛法大学 田中医

卷30中云: 【何等名为四种处所,一应寻求其愿。二应寻求种姓。三应寻求其根。四应寻求其行。云何名为四种因缘。一应以审问而正寻求。二应以言论而正寻求。三应以所作而正寻求。四应以知他心差别智而正寻求。云何名为应以审问寻求其愿。谓如是问。长老于何以发正愿。声闻乘耶独觉乘耶。无上正等菩提乘耶。彼得此问。随自所愿当如是答。如是名为应以审问寻求其愿。云何名为应以审问寻求种姓及以根行。谓如是问。长老。于自种姓根行能审察不。谓我本来有何种姓。声闻乘耶独觉乘耶。大乘等耶。

凡所领受不坚不住。随受随失数重请问。如是名为应以言论寻求种姓及以根行。云何名为应以所作寻求。彼三谓如前说。声闻种姓及贪等行补特伽罗所有相状是名所作。由此所作如其所应。当正寻求种姓根行。云何名为应以知他心差别智寻求种姓及以根行。谓如有一善达瑜伽。修瑜伽师以得知他心差别智。彼由如是他心智故。如实了知种性根行.】

上文四种处所,寻愿、种姓、根、行,应以知他心差别智而正寻求,也就是要用七识寻求和转移,也是用六识的七识转七识之六识,请细思量。

卷30中【云何心一境性。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何等名为数数随念。谓于正法听闻受持。从师获得教诫教授增上力故。令其定地诸相现前。缘此为境。流注无罪适悦相应。所有正念随转安住。

云何名为同分所缘。谓诸定地所缘境界。非一众多种种品类。缘此为境令心正行。说名为定。此即名为同分所缘。问此所缘境是谁同分说为同分。答是所知事相似品类故名同分。复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散乱行无缺无间。无间殷重加行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流注适悦相应。又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有染污。极安隐住熟道。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无罪适悦相应。是故说言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复次如是心一境性。或是奢摩他品。或是毗钵舍那品。若于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若于四种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钵舍那品。 】

心一境性,三摩第,亦名为善心一境性,数数随念,随文入境,

【云何名为九种心住。谓有苾刍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

【云何内住。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云何安住。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复还摄录安置内境。故名安住。云何近住。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由此念故数数作意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故名近住。云何调顺。谓种种相令心散乱。所谓色声香味触相。及贪嗔痴男女等相故。彼先应取彼诸相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彼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调顺。云何寂静。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云何名

为最极寂静。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云何名为专注一趣。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无间三摩地相续而住。是故名为专注一趣。】

【云何等持。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 等持细细体悟行。任运转道,不由加行功用,任运相续。

下面进一层:

卷30:【当知此中由六种力。方能成办九种心住。一听闻力。二思惟力。三忆念力。四正知力。五精进力。六串习力。初由听闻思惟二力。数闻数思增上力故。最初令心于内境住。及即于此相续方便澄净方便等遍安住。如是于内系缚心已。由忆念力数数作意。摄录其心令不散乱安住近住。从此已后由正知力调息其心。于其诸相诸恶寻思诸随烦恼不令流散调顺寂静。由精进力设彼二种暂现行时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最极寂静专注一趣。由串习力等持成满。即于如是九种心住。

当知复有四种作意。一力励运转作意。二有间缺运转作意。三无间缺运转作意。四无功用运转作意。于内住等住中。有力励运转作意。于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中。有有间缺运转作意。于专注一趣中。有无间缺运转作意。于等持中。有无功用运转作意。当知如是四种作意。于九种心住中是奢摩他品。又即如是获得内心奢摩他者。于毗钵舍那勤修习时。复即由是四种作意。方能修习毗钵舍那。故此亦是毗钵舍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