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最新教育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16:51: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生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

青春期是初中生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既敏感又冲动好奇,很容易出现各种内、外部问题行为。在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这段时期,青少年不仅有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重大发展,反映在社会关系上,也呈现出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青少年逐渐疏远了与父母的交往而更多地走到同伴中去。这段时期,与个体和父母最初的亲子关系相比,随其年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同伴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亲子关系是垂直性的社会关系,同伴关系是平行性的社会关系,它们在个体的行为变迁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共同影响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

综上,可以猜想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因此设计此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作用机理。 1.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初中各年级随机选取部分班级,以各班级的全体同学作为施测对象。去除各种无效被试,共获得有效被试270名,各年级人数分别是:74、100、96,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7.4%、37.0%、35.6%;其中男生146人,占54.0%,女生124人,占46.0%;年龄11-18周岁,平均14.5周岁。 (2)研究工具

①亲子关系

以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为基础,选取其中45个项目测量亲子之间的亲密程度,3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所测量属性越强烈。整个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13,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量表被广泛应用,效度较高。 ②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考察“友谊质量”和“同伴接受性”两个维度,这两方面构成了衡量同伴关系的质量和数量指标。友谊质量问卷选自Parker和Asher的研究,共19个题目,3级记分,侧重考查个体维持亲密、长久人际关系的技能,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7,表明其信度较高。同伴接受性采用“同伴提名法”获得数据。

③问题行为

本量表改编自台湾校园通用的自我伤害行为筛选量表,3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问题行为越多越严重。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6,可以分为内隐问题行为和外显问题行为两个维度,分别包括18和17个题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6、0.800。

(2)数据处理

采用 SPSS18.0和AMO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分析 (1)相关性分析

使用SPSS分别完成各量表的计数、计算、信度分析,以及分值汇总、Z分数转化等,将数据汇总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表1: 表1 相关

表1显示:(1)同伴接受性与内隐问题行为、外显问题行为、以及父子关系与母子关系的线性相关关系很强,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479、0.164、0.539,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都通过了统计检验。(2)友谊质量与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有有一定的相关性。(3)内隐问题行为与外显问题行为,以及与母子关系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统计检验,相关系数分别是0.331、-0.313。(4)父子关系与母子关系也显示了很强的相关性,不仅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通过了检验,而且相关系数高达0.723,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2)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

为了考察亲子关系对同伴关系、问题行为,以及同伴关系对问题行为的作用,我们将数据导入AMOS,构建出图1所示的结构方程模型:

图1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Figur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peer relationship and problem behaviors 模型检验结果显示:χ2(6)=12.486,χ2/df =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