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6:4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七年级三班 张广营

活动背景:

作为一个课改的实践者,我有一种想法,能不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生活。于是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我就有了如下的活动尝试 案例描述: 一、调查零花钱

上课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兜里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零花钱。是吗?你们一般都用零花钱买些什么?这时候学生开始自由地说,举手发言的人很多,大家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于是我趁机说:“那这节课咱们就对零花钱进行一次调查统计,主要统计大家的零花钱最多是用在了哪一方面。把你们的统计记录在表格里。表格发下去之后,各小组开始了认真的统计,我到了几个组了解情况,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不到4分钟,各小组都统计完了,于是我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小组的调查情况,同学们,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话一落,反应最快的隋晓岑马上站起来说:“他们小组的男女人数比是3:5。”“女同学吃零食的人数多与男同学”“买学习用品的人数占全组总人数的”“买零食和玩具的人数是2:3”,学生居然能说出那么多,下面的同学也在不断点头赞同

着。我做了简短小结:同学们刚才交流分析地真好。大家的零花钱都来源于父母或其他长辈,只要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想都不会随便乱花父母的血汗钱。学生们都懂事的点点头。 二、计算零花钱

老师去年也曾进行过零花钱的调查统计,不过调查的内容和我们略有不同,当时调查的是每个人零花钱的具体用在了哪方面,我这保留了两个同学的资料,给同学们看一下。 甲同学一个月花33元

用途:学习用品/零食/课外书/玩具的比例为:3:2:4:2 乙同学一个月花40元

用途:学习用品/课外书/储蓄的比例为:3:3:2

当我出示了这两份表格之后,下面就有同学在小声议论着,我接着说:“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位同学对零花钱的安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爱好?那么这两个同学哪一个用在课外书的零花钱更多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

生:甲组同学买课外书的钱用得多,因为他占了4份 生:(反对刚才那个学生)不能这样看,要用按比例分配算出甲是33*4/11=12元,乙用了40*3/8=15元,所以乙花在课外书的钱多。

生:我是这样比较的,因为大于,所以乙同学花的多。 生:这种方法不合理,这样比较还要看他们的单位“1”,因为乙的单位“1”比甲的大,所以乙用在课外书的钱多。

哇,“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这两个同学说的方法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他们的辩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当时,我也对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把握不准,于是便领着学生一起探讨,发现他们说的很有道理。我激动地说:“同学们,这两个同学的想法很独特。老师很高兴我们班能有这样喜欢动脑筋的同学,希望我们班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同学们向他们投去了赞许的目光。经历了刚才的小高潮,课堂的气氛开始热烈起来,后面的环节是让学生说自己对零花钱的新看法和打算,学生们畅所欲言,对自己的零花钱有很多合理的安排。听着他们富有人情味的理财观念,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意味深长地对我的孩子们说:看来大家从这一次调查分析中都有所收获,对自己今后零花钱的安排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觉得你们真是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确实我们要节约每一分钱,合理安排,精打细算。

我们的课在继续着,学生们的思维在活跃着…… 三、设计绿化方案

“同学们,学校有一处花坛准备重新绿化,栽上红、黄月季和草坪,按1:1:2的比例绿化,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当一回园林设计师,帮学校设计出绿化方案,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多。”各小组开始活动了,有在计算数据的,有在动笔画的,每个学生都进入了状态,5分钟过去了,有小组已画好了第一幅绿化图纸,教室里开始忙碌起来,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往黑板上贴自己设计的作品。看!黑板成了学生作品的展台,这一幅幅设计方案似美术作品,它凝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