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解和译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13: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

阅读(一)(含详解和译文)

梁朝康 编辑 【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卜式传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使者以闻 (2)布衣草履而牧羊 (3)岁余,羊肥息 (4)上过其羊所,善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臣生与人无争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B.以田畜为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苟,子何欲?

(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 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3分)

17.(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18.(2分)C

【A、介词,和、同/动词,参加、参与;B、动词,当作、作为/介词,替;C、全是连词,表修饰;D、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以时”、“辄”,句意,各1分)

20.(2分)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3分)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答对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卜式,是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 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麽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使者报告了朝廷。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于是,皇上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卜式又拿出了20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穿著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 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时起居,凶恶的立即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除去,不要让他败坏整个群体。”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相。

【上海卷】(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③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注]①刺潭:担任潭州刺史。

22.第①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4.第②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 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 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 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六)(11分)

22.(1分)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