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5:3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富贵不能淫》
◆ 教材分析 《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教学新课: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2、解释下列的词。 (1)移:使······改变。 (2)威武:威胁暴力。 (3)屈:使...屈服。 3、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二)合作探究,分析内容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三、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教学反思 略。
《生于忧患》
◆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
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词语举、空乏、拂、所以、曾益、恒过、作、征、喻、恒的含义;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