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汉语综合教程》与《实用医学汉语》医学词汇对比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51: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医汉语综合教程》与《实用医学汉语》医学词汇对比分析

作者:刘静妍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第10期

摘 要:教材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医学类对外汉语教材与其他普通类对外汉语教材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又有所区别,其中词汇部分最具代表性。通过对《中医汉语综合教程》和《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第4册)中医学词汇的对比分析发现,两部教材医学词汇的等级都在中等水平左右,复现率较高,但存在词汇分布不均衡及复现词汇的类别不够丰富等问题;医学词汇释义模式较为单一,存在中英文释义不对等、对译义项过多等不足之处。 关键词:教材 医学词汇 对比分析

伴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对外汉语教材作为汉语传播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医学专业的对外汉语教材,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较少,关于教材的研究成果也为数不多,尤其是中医类专业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成果就更少。本文选取针对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汉语教材《中医汉语综合教程》和针对西医专业的汉语教材《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为研究对象,对两部教材中的医学词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医学类对外汉语教材词汇编纂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并在教材编写方面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为了使两部教材的对比研究具有可比性和针对性,本文选取《中医汉语综合教程》全本(下文简称《中医汉语》)[1]和《实用医学汉语·语言篇》的第4册(下文简称《实用医学汉语》)[2]进行对比研究。下面对两部教材作一简要的介绍:

《中医汉语》是徐静为来华学习中医的有一定汉语基础的留学生编写的汉语教材,于2013年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程为“中医汉语系列”的语言类主干教材,全书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药基础知识”“针灸基础知识”“中医养生基础知识”“中医综合理论”6部分。

《实用医学汉语》于2010年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是由全国二十多所高等学校从事医学汉语教学的老师共同编写的医学汉语教材,其中第四册旨在培养HSK达到四级水平的留学生的医用汉语交际能力。

一、两部教材医学术语复现率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词汇是建构语言的材料,对词汇的学习是汉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而生词复现率情况直接影响着词汇的学习效果,生词的复现率是衡量一本教材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3]下面对两部教材的医学术语复现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一)《中医汉语》中医术语复现率

由于中医专业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结合中医理论方面的内容,所以教材中会涉及大量的中医术语,这也是较之于普通对外汉语教材的最大特色。笔者对《中医汉语》中的中医术语复现词汇数量及类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医汉语》中的中医术语复现率总体达到49%,复现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复现率大于等于50%的课文共有5篇,占所选课文的一半。但是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该书的复现词汇分布得不是很均衡,有的课文复现率很高,如第1课、第2课、第4课、第10课复现率达到了60%以上;而有的课文中医术语的复现率较低,如第5课的复现率为26%。因此,在保证生词复现率一定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生词复现的均衡性,便于学生的记忆学习。

同时,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复现词汇的类别比较单一,大多集中在中医基础理论词汇上,涉及病症的词语所占不多,诸如:穴位、保健、经络、中药、方剂、人名、中医典籍等类别的中医术语,几乎没有复现。所以,应该科学地增加中医术语复现的类别,使知识的涵盖面更广一些。

(二)《实用医学汉语》医学术语复现率

《实用医学汉语》旨在培养留学生日常汉语交际能力,在满足留学生生活方面语言需要的同时,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医用汉语交际能力。因而教材在涵盖了大量生活用语的同时,也涉及了一定数量的医学术语。

对《实用医学汉语》中的医学术语复现词汇的个数及类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用医学汉语》的西医术语复现率总体达到50%,但分布比较不均衡。其中,“第10课”复现率达到100%,“第6课”及“第9课”复现率为0,而且该书生词中的医学术语词汇并不多,复现率较低可能也与此有关。从复现词汇的类别来看,本书复现类别比较多,包括:西医专业词汇、病症、治法、人物名称,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记忆。 同时,在统计过程中,本人发现该教材生词量不小,但医学术语所占比例不大,而日常生活词汇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与该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关。 (三)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我们发现,两部教材中医学术语复现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笔者对其进行了比较,具体见下表。

由上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实用医学汉语》的医学词汇总数是《中医汉语》的四分之一;但《实用医学汉语》的医学术语生词复现比率略高一些,且复现词语类别更丰富一些。 以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强化,而“生词复现率”正是对词汇进行强化的结果。[4]但生词复现率不是越高越好,复现率过高,学习时间就不会经济有效,同样影响学习效率,所以保持最佳复现率尤为重要。对于复现率参照标准的研究,多数研究者依据的是Saragi、Nantfon和Meister的实验,实验中提到,“一个词语在语境中出现6次以内,就会有一半被试者能成功掌握;如果复现次数大于6,就会有93%的被试者能成功习得。”[5]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内部不同词语的难易程度是有差异的,所以重现率也不尽相同。[6]因而,对于学习难度较低的词汇,可适当降低其复现率;意义和用法理解起来较难的词汇,应当适当地增加其复现率,以保证学习者的有效习得。中医知识的学习需要相数思维、整体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及顺势思维的整体结合,难度更大一些。所以,复现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设计时需格外注意医学词汇的复现率及覆盖面。 二、两部教材医学术语释义对比分析

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释义模式不外三种:1.媒介语释义法;2.混合释义法;3.目的语释义法。这三种模式可以归结为一种,即从语言到语言,以语言解释语言。[7]下面对《中医汉语》和《实用医学汉语》两部教材的医学术语释义情况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医汉语》中医术语的释义特点

《中医汉语》主要针对的是来华学习中医的留学生。中医学的发生、发展与古代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教授留学生中医专名术语时需要与文化结合。 该教材的生词释义模式是:生词——拼音——词性标注——英文翻译。如: 喜,xǐ,v,like,be fond of;表里,biǎo lǐ,n,exterior and interior。

教材中每一课不同的教学板块对中医术语的解释各有侧重,以《中医汉语》第一课《日月与阴阳》为例。

1.在“主课文”部分,对于文中的“阴阳”一词,课文首段即从中国古代哲学角度进行概括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次段又详细地解释:“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山的南面向着太阳,为阳,山的北面背着太阳,为阴……”。最后从中医学角度进行阐述说明:“中医学也用阴阳来解释人体,比如:头在上,为阳,脚在下,为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