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南京大学出版社)教案(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41: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课我上学啦

教学目标:

1.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到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以及自己身份的变化;了解小学阶段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要求。

2.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新的学习和生活,喜欢新的环境,认可新的角色。 3.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学习新的角色要求,基本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转变,做好开始新生活的心理准备。 课前准备:

1.准备与主题相关的欢快的音乐、歌曲、图片或视频等。体现升人小学的自豪、欢快和兴奋之情。

2.准备一些采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视频。采访的主题:小学和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或准备一些体现小学与幼儿同生活不同的图片。

3.与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天主要学习生活有关的图片资料,人手一套。 4.准备A4纸、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先播放音乐,呈现图片或视频,给学生情绪上的感染和影响,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

(2)在此基础上引入话题:我是小学生啦!教师要从语气、语调,身体和面部表情上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传达我是小学生的愉悦、欢快、自豪等正面情感。

2.聊天室

(1)呈现采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视频,采访的主题:小学和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或准备一些体现小学与幼儿园生活不同的图片。

(2)提问:说说小学生活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3)教师归纳总结,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的主要不同之处。重点指出,作为小学生,要做些什么。

3.游戏角

(1)示范练习要求;

(2)发放图片资料;

(3)学生各自涂星,完成练习, (4)就近4人小组,相互交流。 (5)教师点评总结。 4.加油站

(1)设想从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发现开学那天与积极、正向的感受有关的人和事。如小学校园的美丽,教室的敞亮,多媒体设备的先进,老师的和蔼,高年级学生的友好,新同学的可爱,等等。

(2)教师以某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的口吻,从准备的几个方面讲述开学那天正向的感受和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相关经历和感受,帮助学生体会小学生活的美好。

(3)让学生画出开学那天最美好、最开心、最感动的人或事。 5.亲子分享

(1)教师分享准备好的亲子分享事例,帮助学生学会从几个具体的方面去发现自2的成长、进步或收获。

(2)布置交流任务:和同桌的同学交流一下,如果今天回家跟父母分享你在学校学会了什么,你会怎么跟父母说。

(3)鼓励孩子回家与父母分享。

第二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目标:

1.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学会做自己的事情。 2.了解需要学做的事情有哪些。 3.乐意学习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

4.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和做事情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彩色笔和相关的教学用图片. 教学过程:

1.天真屋

(1)教师用简要通俗的语言引入主题:“我是小学生了,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我”会越做越好。

(2)展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通常要自己处理的事务图片。 (3)发给学生水彩笔和一人一套图片,让学生涂色评估。 (4)让座位前后相邻的4个学生组成一组,分享交流。

(5)教师经过巡视后总结全班涂色情况。自己会做的事情最多的学生要表扬,会做最少的学生也要从正面鼓励;最后让全班学生为自己的进步和能干鼓掌,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激励。

2.聊天室

(1)教师描述假设的情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应对方法。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给予正面的肯定或鼓励。

(3)教师总结归纳,并将主要的应对方法用拼音书写在黑板上。 (4)请全班学生一起诵读黑板上的方法要点,以加深印象。 3.游戏角(活动1)

(1)描述生日会情境,提出向题并引导学生

思考:小公鸡、小山羊、小狐狸等都在帮小兔准备生日活动,你会帮小兔做什么事呢?其他小朋友会做什么?他们什么地方做得好,你可以向他们学习?你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做什么事情?等等。

(2)就近4人小组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