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理记者会看2015年经济政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21:33: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从总理记者会看2015年经济政策】

2015年的全国“两会”季于3月15日收官。按惯例,国务院总理的新闻发布会成为媒体追逐的亮点,这既是对国务院总理施政战略和应对媒体的一次年度考试,也是观察中国经济政策走向的一扇重要观察窗。

从李克强总理的新闻发布会内容看,有如下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中国政府将力撑宏观经济走势。李克强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调整为预期增长7%左右,看起来增速是调低了,实际上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大了,已经超过了十万亿美元。如果按7%增长,每年就要增加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在新常态下,我们会保持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由此可见,今年的宏观政策走向并不是僵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基调,而会根据经济走势来相机抉择。对中国政府来说,最希望的是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两个均衡目标。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相关部门将会首先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如果定向效果不佳,将会出台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来保证经济增速。可以理解为,对于经济增速下滑,中央政府将会有政策保底。

第二,中国将会付出代价来进行改革。对于壮士断腕式的改革,李克强表示,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削权要触动利益,它不是剪指甲,而是割腕。壮士断腕确实很疼,但即使忍痛也得下刀。今年政府重点抓三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法外施权。国家部门授权地方政府审批事项有1200多项,今年要砍掉200多项,不能像开车一样,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二是要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今年在省一级公布,明年推向市县一级,晾晒清单。三是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包括扩大综合执法试点,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食品安全方面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实行有效监管。

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简政放权、推动市场化改革方面将会持续发力。中国政府已经明白市场自发力量对维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在放宽市场准入、为企业注册和经营提供便利等方面,试图做到清障和搭台的工作。具体而言,将会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创业

空间、提供引导资金、减税降费等方面,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条件。

第三,中国将会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于以雾霾为核心的空气污染问题,李克强表示,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的决心是坚定的,也下了很大的气力,但取得的成效和人们的期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他仍坚持过去的说法: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强调,治理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

可以肯定,环保执法是今年的一场硬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节能减排指标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从调结构到提高油品生产和使用的质量等,都与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相关联。这意味着,环保执行今年将会明显“硬化”,要从过去的“棉花棒”变成“杀手锏”。鉴于中国承受的环保压力之大,今年肯定会在环保执法上抓典型,今后环保将成为一个持续的硬约束。

第四,中国在调整人口政策上过于谨慎。人口政策是老龄化之下的中国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去年出台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以后,社会上又出现了要求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声音。李克强表示,“单独二孩”政策正在推进,也正在进行全面的评估。我们会根据评估的结果,同时也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来权衡利弊,但必须依照法律程序来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

可以看到,尽管国内对中国的人口再生产问题的研究不少,改革大方向也确定无疑,但中国政府在政策操作上仍十分小心。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日渐沉重的社保负担、总体上极为可观的就业压力,以及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惯性,都使得中国在人口政策上不敢轻易放松。但去年以来“单独二孩”政策的执行效果,以及中国迅速恶化的老龄化趋势,都使得中国改变人口政策的迫切性增强。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整体来看,中国在2015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力保增长,力推市场化改革,强化环境生态约束,同时将遭遇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AHJ)返回目录

【政策:国务院进一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国务院近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文件。《决定》指出,经研究论证,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90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10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将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保留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同时,建议取消和下放18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和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将5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中提出的涉及修改法律的行政审批事项,有4项国务院已按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改了相关法律,现一并予以公布。 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坚定不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认真落实工商登记改革成果,除法律另有规定和国务院决定保留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外,其他事项一律不得作为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企业设立后进行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依法需要前置审批的,继续按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来看,1.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共计94项; 2.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目录共计67项;3.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目录共计10项;4.国务院决定改为后置审批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共计21项;5.国务院决定保留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共计34项。(RW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延迟退休是因为劳动力还是因为养老

金?】

延迟退休问题在中国引发的争议颇多。从迄今披露的信息看,渐进式延迟退休肯定要推行,只是时间未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两会”期间曾透露了时间表:2015年完成方案制定,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向社会征求意见,在2017年正式推出具体方案;但实施还可能会延后。目前国内社会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并未达成共识,政府希望延迟退休,但民众一般反对。人社部表示,延迟退休的原因是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过低,中国现在法定退休年龄——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是1953年规定的,1978年国务院再度明确。但建国初时中国预期人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现在则是74.8岁。6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人口数量结构预期寿命都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有必要调整。而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