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走向真实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20:54: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从优秀走向真实

6年前,李韶娜被任命为河南省偃师市邙岭乡第三中学校长,当时学校面临着被合并的命运。而如今,邙岭三中成为周边地区闻名遐迩的课改名校。面对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李韶娜说,这是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成长过程。

激励改变命运的本能

2006年,邙岭三中因管理落后,成绩排在全市的末位,学校濒临被合并的命运。2006年9月,李韶娜受命于危难之际,走马上任邙岭三中。李韶娜心里很清楚,在别人看来她就是一个“看守校长”,因为这所学校被合并似乎是迟早的事情。 仅有的一幢临街破旧的3层教学楼,老式的玻璃窗因年久变形关不上,街上机动车辆的声音、叫卖声,搅得学生无法安心上课。好教师被调至其他学校,只剩本村的一些教师。这就是她要面对的局面,但是李韶娜没有丝毫的抱怨。她在开会时直截了当地说:“今天不改变,明天学校就会被合并。希望愿意改变命运的老师与我一起好好干。”

“没有人愿意当窝囊废。”李韶娜始终相信这一点,教师不肯干,一定是领导的问题,当领导就应该身先士卒。李韶娜和班子成员约定,除了抓好行政事务,还要和教师一样去上课。她自己带头兼两个学科:音乐和英语。音乐是李韶娜的本行,英语则是半路出家。她带英语课的目的是要从这个薄弱学科打开突破口,提升教学质量。在她的带领下,每天班子成员和所有教师一起在集体办公室伏案办公。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到各种活动的准备和开展,遇到问题,大家共同研究,遇到困难,大家一起应对……很多教师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正能量就是这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凝聚起来的。李韶娜坦言,教育应具有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戒等,缺一不可。但她更清楚,“让教师保有自信心尤为重要。领导只要关爱教师、相信教师,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使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同样的道理,李韶娜经常告诉教师,要关爱学生、相信学生,要睁大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寻找他们身上的可贵之处,尽可能用激励的办法,包容他们的瑕疵,发现他们的长处。

在教师的办公室里,悬挂的条幅标语格外醒目。“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高效成为一种自然,让每节课成为一次经典。”“每个学生的潜能远远超过已经实现的一切!”“学会奉献,你会有意外的收获。”“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给你一个奇迹。”

在教室里有激励学生的横幅:“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含泪播种的人,一定会含笑收获。”“你的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把握时机,成就梦想,动感课堂,我要飞翔。”甚至在学生经过的门洞下也张贴着:“迎着朝阳当思如何努力,踏着晚霞要问是否进步。”在学生集合的地方悬挂着两副对联:“时光如梭看我三中学子今日追风去,云帆直挂令那美丽人生明朝入眼来”、“向名校进军扬鞭催马唱出青春无悔,圆人生梦想乘风破浪谱写奋斗篇章”。

李韶娜认为,条幅标语并不是小事,她是要把这些标语悬挂在大家能看到的地方,作为激励大家的行动指南,凝聚共识,共同努力。这就是她的用心。 李韶娜还把学校可以利用的各种场合作为激励师生的平台。

邙岭三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与众不同。全校各班选出国旗手、护旗手、主持人,每周一上午8点10分至10点,用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轮流进行升旗仪式。同时由各班选出代表进行国旗下演讲,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作深化演讲,学校领导就同一话题,结合学生当前实际情况进行演讲,每周都会有不同的主题,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态度、情操、意志等方方面面。每次升旗仪式的最后一项是,全校学生举起右拳在国旗下宣誓,气势宏大,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活动每周举行一次,虽然花费了近两个小时时间,但大家的演讲能力提高了,境界提高了,学生更爱上学了。这就是不可忽视的情感激励的力量,是邙岭三中学生充满激情的源泉。”李韶娜自信地说。

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邙岭三中对大预习、中预习、小预习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鼓舞学生发言,每个班都写下“不怕你说什么,就怕你什么也不说”、“不努力怎么知道你不行,不努力怎么知道你能行”。为了鼓励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竞争”。为了鼓励质疑,教师对学生说:“好问的人,只做了5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生为愚人。”在态度方面,教师鼓励学生要“多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在方法上,教师告诉学生“学会很重要,会学更重要”、“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邙岭三中把课堂问候改成了课堂誓言,“我参与,我快乐,我努力,我进步,我自信,我成功”。 这些事情看似琐碎,其实都映照出李韶娜的治校思想——是激励而非管制。 点燃课改的激情

上任伊始,李韶娜心里就非常清楚,不提高教学质量,就没有出路,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就是课改。因此,李韶娜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在为课改铺路。 “通过外在的激励手段和措施,激发每个人改变命运的欲望,大家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但是要想课改,仅仅靠这些还不行,还需要释放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李韶娜说。 在管理上迅速扭转局面后,李韶娜在全校师生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不需要多么雄厚的经济基础,不需要多么完备齐全的现代化设施,但我们要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果洋思、杜郎口能成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尝试着去做呢?”

李韶娜同样身先士卒,从最薄弱的英语学科做起,探索出了以学为本的分组教学模式。她在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分工到人、集体参与、集体展示、集体评价,让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她还建议教师多采用英语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结对练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通过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给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在英语学科的带动下,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为显性标志的新课堂模式开始在邙岭三中扎根,语文、数学等学科也总结了几种不同特色的课型。经过一年的探索,邙岭三中提炼出了六步教学法:提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预习、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提升、当堂训练测评、小结延伸铺垫。

对于课改,李韶娜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向教师传递出她的想法,“课改并不神秘,让学生首先爱上你,然后再爱上你的课,这就是你的成功!”

简单的一句话为教师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李韶娜就启动了大胆的“放手工程”,因为她认为“放手才是最好的点燃”。 首先对学生“放手”。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材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过程让学生说,实验让学生做,习题让学生编,结论让学生下。要求教师做到“四不讲”:学生已知的不讲,学生自学懂了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弄清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实验弄懂了的不讲。突出学习成果的展示与点评,突出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智慧共享。

“三预习(大预习、中预习、小预习)”是邙岭三中的一个课改特色。不论哪种类型的预习,预习什么,都由学生说了算。

“大阅读”是邙岭三中的一个发明创造,阅读什么,学生说了算。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中英文读物。在大阅读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赏析角度。

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小组建设方面,从编组、选组长到评价,全由学生说了算。

不仅如此,在李韶娜看来,教师同样是课改的主体。因此,邙岭三中在课改进入攻坚阶段后,大胆革新教学常规,放手教师5大业务。

备课:邙岭三中提倡不写教案。李韶娜认为,市教研室已经提供了导学案,再写教案反而耽误时间。不写教案不等于不备课,遇到个别问题时,教师要写到书本上或导学案上。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如此,教师看似没有教案,实则教案都在脑子里。

讲课:邙岭三中的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人人讲,大家听”。其中,赏识、挑战、评价、游戏是“活力”,点拨是“催化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点拨、强化、提升。 批改作业:邙岭三中把作业批改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批改作业坚持自批与互批相结合、定点检查与多项交叉检查相结合的原则,批出了错误、批出了建议、批出了鼓励、批出了提升。

辅导:邙岭三中的辅导重在学生间的一帮一。小组分工、分层结合,采用整体捆绑式评价与个人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机制上助推了小组的整体协作,强化了学生间主动辅导的内驱力。

反馈:邙岭三中每上一节课都有一次自主检测。这个检测由学生自己出题、交换做题、交换批改、小组整体评价、独立纠错、再批等环节组成。

有“六步教学法”作为支撑,实施针对学生和教师的“放手工程”,邙岭三中的课堂容量增大了,效率提高了。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参与课堂的胆识、敢于探究的能力也在一天天地提高。

唤醒真实的自己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李韶娜也在不断反思和感悟着课改的精髓、教育的真谛。她始终追问自己:课改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真是什么? 现在邙岭三中的成绩已经不是问题,连续6年取得了偃师高中升学率的桂冠。这所偃师规模最小、校舍最差的中学已经创造了奇迹。但是李韶娜知道,这绝不是课改的终极目的或教育教学的真正意义,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

下一步该怎么走?新的困惑又产生了。李韶娜说,过去的6年里,在课改中每走一步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每当这个时候,她都夜不能寐,但是这次她意识到,问题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于她内心的瓶颈。和往常一样,每每遇到问题,过去的一幕幕总会在她脑中不断地闪现,也许答案就在其中。

她想到了这群孩子,全校341名学生,她都能叫出名字来,并且还知道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在她的班上,她总是称呼孩子们“美女”或“帅哥”,孩子们和她没有任何距离感。她曾经让孩子们选择,是把她当作校长、老师还是朋友。其实在孩子们的心中,李韶娜更像是一个疼爱他们的母亲,拥抱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

6年中,家长会上孩子们的一个个小品、一首首小诗、一篇篇文章、一封封写给父母情真意切的信,李韶娜都记忆犹新:家长们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学校是真的为他们的孩子好,为他们的家庭好,而接受了学校提出的一个又一个建议。

每开一次家长会,学生、家长就会收获一次、洗礼一次、提高一次。通过开家长会,家长们更加信任学校,信任教师。

还有30位可敬的教师,当初那些“老”教师和李韶娜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情谊永远都留在李韶娜的心里。还有几位刚刚毕业的年轻女教师,她们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破旧的房子里,没有床,就用旧门板架起来用。这里的条件艰苦,真是委屈了这帮“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