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21:28: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他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 )、家语、遗训等形式。家训的产生和发展( )远流长,成文的家训( )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名人志士多以家训来训诫子弟,垂( )后代。 A、箴xián 源 讫 饬cì B、珍zhēn 渊 迄 饬zhì C、箴zhēn 源 迄 饬chì B、珍zhěn 渊 讫 饬z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

A. 自低碳经济概念提出以来,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真正关注民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B.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真正的目的就是想重新打造侵略战争的罪行以及日本所谓的“光辉”形象,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右翼势力的接班人。 C. 昨天在公交车站的站台上我发现了他。

D. 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不应该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百花齐放,名家辈出;诗坛之盛,确乎空前。散文也是如此。 ,足见当时文坛也是百花齐放,各有风度的。

①这与兴起于盛唐、大盛于中唐的古文运动,当然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韩愈、柳宗元固然是后代景仰不已的“宗师”

③但更有意思的是,与古文运动并行不悖,传统的骈体四六这时同样大放异彩,更为美丽 ④然而当时更为知名和流行的,却是元稹、白居易 ⑤“骈体”大家李商隐即称自己的骈文集为《樊南四六》 ⑥与他们通俗性的诗歌一样,元稹、白居易的散文也曾万口传诵 A.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②④⑥⑤③

B.②④⑥③⑤① D.①②④⑤⑥③

4、下列语句与我国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不符的一项是 ( )(3分) ..A.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C.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D.《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四菩萨阁记

苏轼

始吾先君于物无所好,燕居如齐,言笑有时。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故虽为布衣,而致画与公卿等。

长安有故藏经龛,唐明皇帝所建,其门四达,八版皆吴道子画,阳为菩萨,阴为天王,凡十有六躯。广明之乱,为贼所焚。有僧忘()名,()兵火中拔其四板()逃,既重不可负,又迫于贼,恐不能全,遂窍其两板以受荷,西奔于岐,而寄死于乌牙之僧舍,板留于是百八十年矣。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先君之所嗜,百有余品,一旦以是四板为甲。

治平四年,先君没于京师。轼自汴入淮,溯于江,载是四板以归。既免丧,所尝与往来浮屠人惟简,诵其师之言,教轼为先君舍施必所甚爱与所不忍舍者。轼用其说,思先君之所甚爱、轼之所不忍舍者,莫若是板,故遂以与之。且告之曰:“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余视天下之蓄此者多矣,有能及三世者乎?其始求之若不及,既得,惟恐失之,而其子孙不以易衣食者,鲜矣。余惟自度不能长守此也,是以与子。子将何以守之?”简曰:“吾以身守之。吾眼可霍,吾足可斫,吾画不可夺。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足以终子之世而已。”简曰:“又盟于佛,而以鬼守之。凡取是者与凡以是予人者,其罪如律。若是,足以守之欤?”轼曰:“未也。世有无佛而蔑鬼者。”“然则何以守之?”曰:“轼之以是予子者,凡以为先君舍也。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欤,其谁忍取之。若其闻是而不悛,不惟一观而已,将必取之然后为快,则其人之贤愚,与广明之焚此者一也。全其子孙难矣,而况能久有此乎!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6、将下列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之 且 以 B、其 于 以 C、之 所 则 D、其 因 而

7、下列用“/”给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B、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C、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D、且夫不可取者存乎子/取不取者存人/子勉之矣/为子之不可取者而已/又何知焉

8、下列各句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父亲苏洵酷爱画,喜欢搜集古画,并以画会友,与一些公卿交往。

B、文中的板画是唐代古物,曾经历战火后而残存,可惜只剩原来的一半,但万幸是的在一寺庙内保存多年。

C、苏轼把该板画赠给了好友,并要求他不仅用身体,而且要用心尽力来守护该画。

D、从苏轼购画、献父、赠友、参与建阁等一系列行为来看,他与其父一样也是爱画之人。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顾尝嗜画,弟子门人无以悦之,则争致其所嗜,庶几一解其颜。(4分)

②客有以钱十万得之以示轼者,轼归其直,而取之以献诸先君。(3分)

③此明皇帝之所不能守,而焚于贼者也,而况于余乎!(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当时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被贬柳州②桂岭:五岭之一,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 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1分) (2) 赏析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那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代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①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 ②垆边人似月, 。

③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小题

先秦史料中较早有关孝的记载是《尚书》,表明在尧舜和夏商时代就有了孝的含义。《诗经》也有关于孝的记载和引用,大都与祭祀有关,并且在继《尚书》中“克施有政”以后出现孝在政治观念的表达。

有对父辈奉给饮食的孝,如《伐木》中“以速诸父”有平常吃不到或没有吃过,就邀请同宗的尊长父老。说明在当时对同宗的先辈在宴饮是“孝”的风气和习俗。也有顺从父母的心意,“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讲娶妻子要经过家人的同意。也就是“无违”顺从父母的

心意。有在祭祀中的祝词:“孝孙有庆,报之以介福,万寿无疆”“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楚茨》是对粮食丰收和祭祀以求福德的篇章。周代以农立国,周的始祖弃又名后稷,在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故后世农业尊其为祖师。所以周代对农业和农业丰收后的祭祀也很重视。篇中有描写祭祀隆重庄重的场面和酒席热闹的场面。文中出现的孝主要和孙用在一起。“孝孙”在祭祀祖先的大前提大活动下,后代子孙都用孝孙,也许一方面是在祭祀对象前的合理称呼,另一方面是对祭祀之人的称呼。《诗经》中大量出现孝的篇章与祭祀有关。而祭祀中有很大一部分又是政治活动的延伸,如:“永言孝思,孝思维则”篇中是康王继位,诸侯都来庆贺时的记录,无论是史官所记,还是出自诸侯的贺词,“孝思”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先是称赞了先王的功德,后继者和臣子在称赞先王功业和德行的同时,也有顺从先王的意愿,继承先王的政治准则和对先王的追念的意思。

再如和出游祭祀有关的《卷阿》《既醉》,和《载见》《雝》中有关孝的记载。“有冯有翼,有孝有德”篇中“孝”“德”连用。《卷阿》是周王出游的记录。篇中大量赞美了周朝国土疆域的辽阔,周王的德政遍及四方,臣子辅助君臣和谐的内容。这里“有孝有德”是称赞周王品德的话。有对周王政绩和个人品德的称赞,孝也许作为美德如果从天子之孝讲周王应做到了天子之孝。不过肯定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已不是单纯的孝顺父母的意思。作为与政有关的人除了对家庭父母中外,还要有社会的能力和职责,从而孝也许有在政治方面含义的延伸。

“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篇中孝子连用,《既醉》是周公祭祀武王之余,宴请父兄耄老的诗。欢乐宴饮的同时还有祝词:“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称赞武王身后有孝子,周王室的孝子不内匮乏。周公为武王的弟弟,这里应是以长辈的身份说武王后有“孝子”。

“率见昭考,以孝以享。 以介眉寿”篇中孝和享连用。《载见》是成王刚即位祭祀武王的记录,祭祀的目的表现孝和让受祭的对象享用祭品的意思。

“假哉皇考,绥予孝子”篇中孝子连用。《雝》是武王祭祀文王时撤去祭品后的乐歌。篇中恭敬虔诚地称赞了文王,并请求先祖的保佑和赐福。这里“绥予孝子”应为武王自称,即武王自己求祖先的保佑和赐福。这里更多是祭祀父亲。祭祀的对象是父亲,祭祀的人是儿子,是父子关系。

综上所述,同样是在先秦时期的《孝经》里也记载了有关孝的史料,并且孝的含义已不限于家庭关系。像《尚书》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要求孝对政治政事的作用和影响。 12、文章以“孝”为话题,分析得出《诗经》中关于孝的记载和引用,大都与 有关,并且体现了孝在 方面含义的延伸。(4分)

13、下列最合适做本人标题的一项是(3分) ( ) ...A.浅议孝的作用 B.探讨孝的政治含义 C.浅议《诗经》中的孝字 D.探究孝的社会根源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讲娶妻子要经过家人的同意。体现了“孝”是“无违”,即要顺从父母的心意。

B.在不同场合以及祭祀人和祭祀对象不同,“孝”和不同词语连用,使孝有了更加具体而意义

丰富的含义。

C.记录周王出游的《卷阿》一文中“孝”“德”连用,是对周王品德的称赞,赞美他做到了孝顺父母的天子之孝。

D.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和“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句中都是“孝子”连用,但“孝子”的含义不同。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

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鲍鹏山

痴人有多种,或因情深而痴,或因智浅而痴,孔子属于前者,而他的很多徒子徒孙,如宋明之际的理学家们,就属于后者了,新儒家们当更是等而下之。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一个流血漂橹的时代,一个杀人盈城、杀人盈野的时代,但它不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公理仁德的时代吗?谁开辟了这样的时代?是孔子。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当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候,他往往自己驾车——他确实是在驾着这个时代的马车。弟子们在车上或呼呼大睡或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

有一次,在一条汤汤而流的小河边他们又找不到渡口了。远处的水田中有两人在耕作,子路便上前去打问。

其中的一个细长个子却不回答子路的询问,而是反问子路: “那个执缰绳的人是谁?” 子路恭敬地回答:“是孔丘。”

“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可见孔子的知名度颇高。

子路答:“是”。这个细高个冷冷的就来了一句:“既然是鲁国的那个孔丘,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嘛”。

没奈何,已经由绿林好汉改邪归正到孔子门下的子路,只能按捺住火气,转过身去问另一位。这一位魁梧雄桀,是个大块头。大块头也反问子路:“你是谁?” 子路仍然是恭敬地回答:“我是仲由。” “你是孔丘的门徒吗?” “是。”

现在又轮到大块头来教训子路了:“天下混乱,举世皆然。谁能改变这种局面?我看你身体强壮,是个好庄稼汉。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东奔西走,鼓唇摇舌,倒不如跟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躬耕垄亩的好!”

子路垂头丧气地回来向孔子汇报。孔子听完,不尽的迷惘。谁说这两位隐士说得不对呢?这不也是孔子自己内心中常有的感触吗?但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难道就此卷而怀之吗?他有教无类,诲人不倦,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为了培养一批隐士,或者懂文化的农夫吗?于是他感慨万端:“人总不能与鸟兽一起生活在山林之中啊,我不和芸芸众生生活在一起,与他们共享欢乐共担不幸,我又能和谁生活在一起呢?他们说天下无道,但不正因为天下混乱无道,才需要我们去承担责任吗?假如天下有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