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4:50: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诗经·关雎》教案

课题 教学 目标 《诗经·关雎》 课型 诗歌 授课时间:2016年12月19日 1. 知识目标: (1)熟读成诵。 (2)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 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纯洁的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材分析 这是义务教育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92页第24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一篇《关雎》。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周南·关雎》,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首篇。 《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民间恋歌。诗中写1.诵读诗歌,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了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的表达方式。 女的形象反复出现在他的脑中,使2. 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故事。 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故事。 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率真。 《关雎》以四言为主,运用了点拔法 多媒体演示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双声叠韵词,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评价展示法 法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课1.疏通字词,熟读《关雎》。 前2.根据改写要求,将《关雎》改写为一则故事。 预习 教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学图 流程 学生诵读《诗经》中激情诵和学生一起诵读 的重要篇目——《蒹读,激激葭》、《木瓜》、《静发学生趣女》、《桃夭》、《螽学习热导斯》、《硕鼠》 情 入 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目标 达成 反馈 1 / 4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 2.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3.发挥想象力,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成一则故事。 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 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 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 为《诗三百》。 学生补充空白处,明《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确《诗经》的地位、三部分。(1)“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内容与表现手法。 《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诗称为 “风骚”。(2)“雅”分大雅和小雅,经》 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3)简“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介 歌。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1)赋,敷陈其事以直言之,指铺陈排比。(2)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由他物引起此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1.结合课下注释自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主读诗。书写重点字(一)读原诗。 词。 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读诗。书写重点字词。 2.明确四言诗2|2诵2.指导诵读(节奏、双声叠韵) 拍,找双声叠韵词和读3.齐读。 韵脚字。 诗(二)译读。 3.结合所学内容一歌 1.结合注释和理解自主译诗。 齐朗读。 2.小组合作释疑 4.自主译诗。 3.出示译诗。 5.合作探究。 (三)背诗。 6.读译诗。 7.背诗。 明确《诗经》常识,了解“六义” 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意,熟读成诵。 2 / 4

概 括 内 容,说说此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塑造了一个怎明样的主人公形象? 确 主 人 公 形 象。 古 诗新 唱 写诗歌用什么起兴?找出诗中重章叠句的语作句,体味诗人细腻的感情。 手 法 《关雎》改写 1.学生概括故事内容。 2.结合诗句谈诗歌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明确诗歌内容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学生唱《关雎》。 学习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学生回答 教师寄语 作业布置 根据诗意,发挥想象将此诗改写成一篇小1.学生根据标准两故事。 人修改、互评作文。 练习互要求: 2.推荐优秀作品。评作 1.忠于原诗故事情节。(改文体,改(展示、评价) 文,展人称|、设场景)。 示评价 2.加入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外貌、美文。 心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 3.情感细腻。(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关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歌,它“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作为青少年的我们,爱情可以是我们心中的一份美好愿景,但要“发乎情,止乎礼”。我们应努力完善自己,让它成为我们人生前进路途的一种动力! 进一步 诵读1.预习《蒹葭》,诵读《诗经》其他优秀篇章。 《诗2.修改完善自己的《关雎》改写作品。 经》优 秀作品,完善自己的小作文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