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13: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思考
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物质保证。如何科学有效的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增值保值,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多年来,行内对资金的支出均严格把关,但在购回的固定资产管理上,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造成了资产使用效益低、领用手续不完备等现象大量存在,也为以后的资产清理、报废、报损等带来了难度。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现象严重;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对原来使用的资产没有移交,存在“物随人走”现象;有的支行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
(三)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比较随意,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随意定价处置。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员工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自觉性。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员工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二)建章立制,健全固定资产业务岗位制度。行内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资产的申报、招标、采购到资产的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责任,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监督和考核。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相符外,还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和事后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三)明确职责,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事中监控。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账卡资料。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毁坏、丢失固定资产的行为进行处理。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
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
(五)加强会计核算监督,确保账账、账实相符。一方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