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比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4:05: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东部季风区

范围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三大平原、二大高原、低山丘陵和盆地。很少有2000米以上高山,无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10月。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植被 土壤 水文 人类活动

: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森林,部分为林下发育,外流河,多人类活

森林草原。寒淋溶性强。 大江大河,温带为落叶雨水补给。动影响松组成的落长江黄河

广泛而

叶针叶林,中珠江 松花温带为红松 江 辽河 深刻,自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95%。

主要包括第

二级阶梯的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等。地广人稀,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4%

冰川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形成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还有众多岛屿。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东部内蒙古高原海拔千米左右,地势平坦,侵蚀甚微。被破坏的草场成戈壁 沙漠。黄河过境处形成冲积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的盆地。

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大陆性强,降水少,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大陆性显著。

槭树等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暖温带为栎属 赤松等

的针阔混交

林。

荒漠,部分为草原。由东向西,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垂直变化上为山麓荒漠—山地草原—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永久积雪。盆地为山足戈壁—绿洲平原—沙漠区—内陆湖

有机质含量低,盐分高 海河 等,自西向东入海。 多内流河,短小,雨

水、融雪水补给。湖泊多咸水湖 盐碱湖。

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影响小,

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青藏高寒区

主要包括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面积占全国25%人口仅占1%。

海拔高,有世界高大山地。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7000米8000米的极高山。高原东南部和东部与第三级接触部分,峡谷深切 山势险峻 多高山险峰。高原顶部气势开阔,低山丘陵 宽谷盆地相间。

高寒,风大,森林—草甸土层浅薄,内流河,大

空气稀薄,—草原—荒多冻土 河源头,湖太阳辐射原带状更迭。 泊众多,多强,日温差为咸水湖 大。降水稀盐湖。 少,冰川冻土发育,寒冬风化和融冻作用普遍。气候由东部暖湿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

影响微弱,原始自然完整,畜牧业为主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 地势高低 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旱区 ,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他们的景观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 东部季风区 (一)特点

1海拔较低 有广阔的平原

2风向和降水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3河流为外流河

4植被以森林为主 部分为草原森林

5处极少数地方外 天然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对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进行列表归纳总结 地区 气候带 湿润程度 植被 特色土壤 作物熟制 东北 温带 湿润半湿润 针叶。针阔黑土 一年一熟 混交林 华北 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 华中 亚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 华南 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雨砖红壤 林 一年三熟 (二)范围 :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在地区。 (三)简介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本区背靠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风向

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一区湿润程度较高,温度因纬度变化而变化,由此向南,气候逐渐变暖。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土壤冻结。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此线以南,一年四季水绿山清,变化不明显,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温暖。 二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一)特点

1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2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多大风天气 3植被大部分为荒漠 一部分为草原 4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 5水是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范围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三)简介

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高平原海拔大多在1000米左右,其中也有较低的部分,如准噶尔盆地不少地域在250—5O0米之间。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竟在海平面以下155米。许多山地的高度超过3000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也有不少山地高度较低,景观的垂直分异不明显。地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夏季风难以到达。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在高山的垂直分带中则有森林、山地草原等,以及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但暴雨之后,水力侵蚀可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风力作用虽然很广泛,但只能对颗粒较细的松散沉积物起作用,并在风力变缓的时候发生堆积。在高大的山岭中,以冰川作用以及冰缘条件下的寒冻风化、物质移动和流水侵蚀为主。全区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在平地上产生的地表水几乎全属雨水补给的短暂水流。湖泊较多,大多是咸水湖。山地径流是重要的资源,其补给来源以冰雪融水为主。 三 青藏高寒区 (一)特点

1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2空气稀薄 气温低 冻土广布 太阳辐射强 风力大

3植被为荒漠 草原 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很少 土层薄弱 4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5以畜牧业为主 (二)范围

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和四川省西部 (三)简介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处于我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地球的第三级之称,本区高原地势作用超过了纬度的影响。它与同纬度的黄河、长江中下游景观差别极大,表现为中、低纬度内独特的大面积高寒环境。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干燥,风力强劲,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而且年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