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专业自评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0:42: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页脚 .

申请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自评报告 保险专业

闽 江 学 院 二○一二年十月

.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1 二、教师队伍…………………………………………………………………3 三、教学条件及利用…………………………………………………………5 四、教学过程及管理…………………………………………………………6 五、实践教学…………………………………………………………………7 六、人才培养…………………………………………………………………8 自评汇总表……………………………………………………………………11

页脚

.

申请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自评报告

闽江学院保险专业根据《教育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校保险教育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创办于2009年,当年招生49人,2010年49人、2011年38人。2012年 37人,迄今本专业已招收四届本科生,共计173人。保险专业贯彻“按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思想,以教学为中心,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致力为学生实习、毕业后求职和深造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加强科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初步形成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两岸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保险市场日益开放,保险企业日益国际化,这就要求未来的保险行业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熟练掌握保险相关环节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市场营销、沟通谈判的外语能力。我们设置保险专业目的就是适应当代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培养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的保险专门人才。

2.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发挥自身优势,高标准、严要求地建设科学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保险专业体系。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扎实的保险理论知识,掌握保险业务操作技能,熟悉保险法规与惯例,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具能胜任保险及其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种各种商业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和社会保障机构从事业务操作、基层管理、勤事务等工作。

3.专业建设措施有力

页脚

.

通过外引培,努力推动青年教师的硕士化、博士化进程,鼓励教师报考名校、名专业的硕博士,以名师工程促学科队伍建设。依靠省市外贸行业的支持,通过派遣教师到行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专、兼、聘结合,构建“双师型”、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按“校企协作,产学结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思路,继续加大保险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继续加大教学容和方法的改革力度,引入创新性教学机制,强化能力和素质培养,目前在校外有6家相关行业的公司机构作为我们的实践基地,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实践的训练,也加强了我们教学与行业的沟通联系。

争取进一步获得学院和其他相关企业的支持;本着服务教学和科研的精神,加大图书资料建设力度,购置种类齐全的专业文献资料,包括书籍、学术期刊、光盘、音像等。

(二)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能创新、会创业”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本专业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园林、保险学、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社会保障学、保险中介学、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营销学、再保险等20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突出“强能力”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在选修课方面精心选择了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并与专业从业资格考证相联系的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理财规划等专业选修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专业还开始了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

2.凸显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

强调实践能力,不定期的输送学生在实践单位比较繁忙的时候参与业务操作,以实际操作带动理论的学习,视野在实践中扩展。形成必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学生可根据需要与兴趣选择课程,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3.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严肃性

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按合理流程开设,专业主要课程全部开出,选择教学与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

邀请省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莅临讲学,平均每学期达2场,包括博士生导师郭铁民教授《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省发展中心副主任益生研究员《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问

页脚

.

题》等等。

二、教师队伍 (一)专业负责人

凯,男,1976年2月出生,副教授职称,保险专业,1998年7月于毕业于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担任保险专业负责人。主要承担保险学、人身保险、保险中介学等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保险中介。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参编教材2部。代表性成果如《我国证券公司开展寿险代理业务的思考》(论文)《我国农村保险营销策略的思考》(论文)、《保单贴现在我国寿险实务中的运行机制》(论文)。目前承担项目省厅级项目1 项:发展省沿海水产养殖业保险的研究。

(二)专业教师配置

保险专业(2009级)共开出52门课程,教授、副教授主讲的28门占54%,讲师主讲的22门占42%,助教2门占4%。聘用2位客座教授。

(三)专业教师队伍

保险专业现有17名教师。其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 1.学缘结构

本专业17名教师来自不同院校,有大学、中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师

大学、农林大学、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大学、财经大学、财贸学院、大学等。

2.职称结构

教授1人,副教授12人,占教师总数的76%;讲师4人,占教师总数的24%。 3.学历及学位结构

博士学历4人,共占24%;硕士10人,共占59%。 师资队伍较为年轻且学历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年龄结构

45岁以下副教授10人,占教师总数的59%;35岁以下讲师2人,占教师总数的12%。 本专业还将大力引进所需博士和优秀硕士及高职称人才,充实专任教师队伍,进一步改善专任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提升整体水平。

5.致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