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毕节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3:33: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0 年毕节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机密 启用前

2010 年毕节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身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卷i 必须使用2b 铅笔,卷ii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 题卡规定的位置,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本试卷共6 页,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5、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i

一、积累与运用。( 40 分)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用2b铅笔依次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题3 分,共27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瞥见(piē ) 孪生(luán) 狡黯(xiá ) 广裹无垠(mào) b、娜动(nā ) 笃信 (dǔ ) 崩殂(zú ) 惟妙惟肖(xiào) d、迁徙(xǐ) 浸泡 (jìn) 始龀 (chan) 辙乱旗靡(m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左右逢源 漠不关心 肆无忌惮 强聒不舍 b、翻天覆地 脍炙人口 世外桃源 提心吊胆 c、侧隐之心 戒骄戒燥 无与伦比 谈笑风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b、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 d、面对各路强手,17 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 4、依据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藤野先生不讲究,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b、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c、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惊鸿\般地飞了回去!(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d、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风光景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6、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a、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出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她家具体住在什么地 方,于是见人就问:\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

b、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一躺,女儿见状,急忙端来热水,说:\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

c、同学们都在认真做作业,而小雷却无精打彩地趴着,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他不耐烦地说:\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

d、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笼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堆在阳台上的蜂窝煤, 她气冲冲地跑上去说:\哼!真没素质,淋坏了人家的煤巴也不管!\7、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 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 傅雷家书》 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高尔基的《海燕》 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 狼》 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8、下列课外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伊索寓言》 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 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

b、林冲是(水浒》 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为遭到高太尉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c、《 骆驼祥子》 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d、孙悟空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做过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丹书帛日\陈胜王\。 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鸿雁传书。 ② 河曲智曳亡以应。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① 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 ②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卷ll

(二)填空题(9 分)

10、根据原文断句(加标点)并抄写在方格内。(3 分)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1、按要求填空。(每空1 分,共6 分)

(1)《 <论语>十则》 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 (2) 5 月12 日汉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范仲淹在《 渔家傲》 中,抒发思乡和爱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 (4)辛弃疾在(破阵子》 一词中,表达其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究题:( 4 分)

12、\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 中,作者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在史书《 三国志》 中却只用了五个字作记录:\凡三往,乃见。\请谈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诗歌鉴赏:( 5 分)

13、阅读《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回答问题。 《 山坡羊· 撞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

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1 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 分)

(l)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2)困于心,衡于虑( ) (3)必先苦其心志(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 分) (三)阅读《 生命与气候》 ,完成18-21 题。(10 分)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 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土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夭的20 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 . 5 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