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7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56: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国2007年7月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我国汉代《礼记》中的【 】 A.《大学》篇 C.《礼运》篇

B.《中庸》篇 D.《乐记》篇

2.多种多样的德育的共同本质是【 】 A.培养人的品德 C.丰富人的个性

B.培养人的能力 D.养成良好习惯

3.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它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使德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沟通起来,与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国际社会联系起来,从中吸取营养,以使德育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并使德育自身充满生机和活力,得到发展、提高和完善”,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众多特点中的【 】 A.方向性 C.民主性

B.科学性 D.开放性

5.马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对人的品德发展来说,马克思的这一思想说明的是【 】 A.环境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C.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B.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D.革命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6.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青年初期的主要特征是【 】 A.两义性 C.动荡性

B.协调性 D.成熟性

7.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首先表现为【 】 A.控制社会意识的作用 C.优化、升华社会意识的作用

B.传递社会意识的作用 D.创造、发展社会意识的作用

第 1 页

8.中小学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是【 】 A.思想教育 C.法纪教育

9.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 A.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关系

10.下列关于德育原则、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相同的三个概念 B.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互不关联的三个概念 C.德育原则即德育原理,德育规律即德育科学规律

D.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有联系 11.通过事实、典型人物、情境等直观形象向学生进行说理、引导和感化的德育方法是指【 】 A.语言说理法 C.实际训练法

B.形象感染法 D.品德评价法 B.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

12.学生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合,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学生集体是【 】 A.学校集体 C.小组集体

B.班级集体 D.寝室集体

13.被称为班集体的“凝聚剂”的是【 】 A.班干部 C.班集体纪律

B.班集体舆论 D.班集体活动

14.一个人要进行品德修养,必须具备进行品德修养所必需的一定的知识、经验、智力、品德等一般的条件,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 】 A.知识和经验 C.知识和品德

B.知识和智力

D.自我品德评价能力和品德修养的自觉性

15.下列关于品德测评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对品德进行测评是不可能的

B.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是可以测评的,成年人的品德是不能测评的 C.成年人的品德是可以测评的,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是不能测评的 D.对品德测评是困难的,但是可能的

16.德育效果检测最主要、最经常的检测形式是【 】 A.自查自测

B.他人查测

第 2 页

C.学生集体查测 D.学生相互查测

17.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途径是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 】 A.制度德育 C.网络德育

18.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起【 】 A.指导作用 C.辅助作用

B.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B.学科德育 D.社会德育

19.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 】 A.组织管理能力 C.语言能力

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是【 】 A.建立并实施规章制度 C.制订并实施约束性制度

B.制订并实施激励性制度

D.实行民主管理,并与制度管理密切结合起来 B.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简述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及其主要内容。

22.什么是德育内容?选择和确定学校德育内容的根据是什么? 23.什么是品德修养?学生品德修养有何作用? 24.品德测评应遵循哪些原则? 25.简述社会德育的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如何通过各科教学实施德育?请以某一学科课程为例加以说明。

27.为什么说学校德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中起主导作用?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案例材料

某校初中学生李直(化名),是全校有名的“刺头”,几次因与人吵闹、打架而受纪律处分,上课时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学习成绩一般。但他有时也热心帮人,有一次见到有人骑摩托车摔伤了腿,他拦下一辆汽车,将受伤者送到医院。他也很爱护动物,有一次见到有人在卖一只受伤的小山鸡,他掏钱买了下来,精心护养了一个星期,又将康复了的小山鸡放归自然。

问题:请运用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分析教师应如何看待、教育李直这样的学生。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