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12: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育苗成本比例高。按20世纪90年代末煤的价格250元/t计算,北京地区育苗温室采用集中供暖,冬春季育苗平均每667m2出苗量25万株,耗煤30t,折燃料费7500元,即燃料费成本达到每100株3.0元。④花乡育苗场运转时育苗盘国产化问题尚未解决,仍然依赖进口,国内现使用的吸塑苗盘基本是从美国和韩国进口,质量为180g的吸塑PS苗盘国内售价每100个580元,由于附加进口海关税、增值税等费用,国内苗盘定价较国外高40%左右。如果以每个苗盘平均使用3.5次,即苗盘成本为每100株苗1.5元。

尽管花乡育苗场与国外育苗工厂相比存在诸多问题,但让人们看到了现代育苗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穴盘育苗商品性好和幼苗质量高的特点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都将工厂化育苗作为国家攻关重点项目进行研究。目前,工厂化育苗所需的精量播种机、行走式洒水车、移动式苗床、育苗穴盘、育苗生产流水线都已经实现国产化生产,在育苗基质配方、育苗环境控制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经应用于育苗实际,专业化的育苗工厂在我国已屡见不鲜。1998年以来,国内建起的穴盘苗成规模化生产企业有50~60家,工厂化育苗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估算,我国每年蔬菜生产的育苗量大约需要4000亿株,因此是一个巨大的种苗市场,而且我国的花卉市场方兴未艾,草花生产已经普遍采用穴盘育苗,果树无病毒苗和林木育苗普遍采用了容器育苗,棉花和烟草的工厂化育苗已经在国内得到了普及和推广。美国Speedling(维生)公司在国内已经设立了十几个育苗场,国内的专业种苗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相信未来我国的工厂化育苗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工厂化育苗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国工厂化育苗产业的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关于育苗工厂的规模化经营问题 由于工厂化育苗需要一定的育苗设施和装备,育苗工厂的一次性投入较大,而且生产过程中采用基质和穴盘等消耗品增加了育苗成本,因此,工厂化育苗的育苗成本较传统的育苗成本高,而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就是扩大育苗工厂的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营。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育苗仍占主导,商品化供苗还有一段路要走,也致使国内育苗工厂的育苗数量偏少,除美国

Speedling(维生)公司在中国建立的育苗场经营规模较大外,育苗量超过3000万株/年的工厂很少。而没有规模就没有育苗效益,只有育苗达到一定的规模,单株育苗的公摊成本才会降低(如育苗设施折旧费、采暖费等),现在很多地方的育苗工厂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主要是规模经营不够造成的。因此,在我国育苗需求量较大的地区要集中力量扶持壮大几家大型的育苗企业,才会促进我国工厂化育苗产业的持续发展。

2.关于育苗工厂的产品定位问题 如何对培育的幼苗进行合理定价,即可实现赢利,又能让生产基地或农户满意一直是困扰育苗工厂经营者的重要问题。以蔬菜生产为例,采用常规的品种进行育苗可能不会有利润,原因是常规品种种子廉价,农户可能自己育苗。随着我国设施蔬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的迅速发展,从国外进口的种子逐渐增加,而进口种子价格高,农户自己育苗有很大风险,而工厂化育苗由于有较好的设施和丰富的育苗经验,可以保证育苗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就愿意委托育苗工厂育苗。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育苗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报,如西甜瓜生产普遍采用嫁接育苗,而很多农户由于没有掌握这一技术或自己育苗成本很高(如冬季需要加温设施等),也会委托育苗工厂育苗,因此对育苗工厂的经营种类进行合理定位非常关键。

6

3.工厂化育苗的标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尽管国内近年来工厂化育苗的单项技术上取得了很多突破,但总体而言,我国工厂化育苗的标准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育苗涉及种子精选与处理、基质配方、精量播种、育苗精准环境控制、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种苗的贮藏与运输等诸多环节,如果某一个环节控制不当,都会导致育苗失败。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工厂化育苗操作规范,提高种苗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4.工厂化育苗设施和配套装备开发需要加强 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育苗工厂都是采用从国外进口的精量播种流水生产线,尽管质量好,但价格高昂;国内研发的播种机尽管价格低,但又存在精度差的问题,而且开发的设备不配套,设备的故障率较高。加强对工厂化育苗关键设备特别是精密播种机的开发将是今后我国工厂化育苗设施开发的重点,此外尽快开发出与工厂化育苗相配套的田间移栽设施亦是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 工厂化生产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7

三.工厂化生产技术

3.1品种选育和母株培养:

广泛收集和引进目标植物建立种质资源圃,选择市场潜力大、特性典型、纯度高、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物作为母株进行生产。 3.2离体快繁组培基本苗:

(1).初代培养材料的处理与培养:尽管采用小容器进行分散培养,降低污染率。

(2).组培苗的变异:注意选择适宜的培养途径(如芽再生型等)。 (3).预留储备“母瓶”:置于10-15℃低温下保存,减少变异及污染等的影响。

(4).生根培养:将成丛的试管苗分离成单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在培养容器内诱导生根的方法。 3.3.组培苗的移栽驯化: 3.3.1.准备工作:

(1).选择育苗容器:一般采用穴盘,带根苗需穴格较大,扦插苗则需穴格较小。

(2).基质选配:

①.具备良好的物理特性:保水透气;

②.具备良好的化学特性:稳定、无毒、PH值及电导率等适宜; ③.物美价廉,便于就地取材。 (3).基质的种类:

①.有机基质:泥炭、椰糠、花生壳、木屑等;

②无机基质:蛭石、珍珠岩、次生云母矿石、河沙、炉渣等。 (4)场地、工具及基质灭菌、装盘:

①场地、工具灭菌:多采用化学药剂灭菌;

8

②基质灭菌:多采用蒸汽灭菌或化学药剂灭菌; ③基质装盘。

(5)营养液的配制:

①营养液的成分:大量、微量等;

②营养液常用药品的来源:实验研究需分析纯,规模化生产用化学纯或工业化合物;

③营养液配方; ④植物营养液的配制。 3.3.2.组培苗移栽:

(1)自然适应: 组培苗由试管内条件转入室温,暴漏于空气中,环境落差大,需要逐步适应。一般要求

(2)起苗、洗苗、分级:将苗瓶置于水中,用小竹签深入瓶中轻轻将苗带出,尽量不要伤及根和嫩芽,置水中漂洗,将基部培养基全部洗净。将苗分为有根苗和无根苗两类。

(3)移栽:拿起苗,用手指在基部上插洞,将苗根部轻轻植入洞内,撒上营养土,将苗盘轻放入苗池中。无根苗需先蘸生根液再行移植。若用栽苗机应按规定操作。

3.3.3.组培苗扦插:将经自然适应的小苗洗净,每叶节切一段,基部向下扦插在沙盘中。

3.3.4.幼苗驯化管理: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及病虫等 3.3.5.“绿化”炼苗:

(1).结合灌水施营养液:一般浓度为0.15%-0.3%; (2).逐渐加大光照强度和时间。 3.3.6.影响组培苗驯化的因素:

(1)温度; (2)空气相对湿度; (3)光照条件; (4)炼苗时间; (5)移栽基质。 (6)苗的生理状况

3.3.7.成苗管理: (1)及时供水 (2)苗床温度 (3)施肥 3.4.苗木传递与运输:

3.4.1、便于运输的育苗方法和苗龄: (1)裸根苗运输:注意保湿;

(2)穴盘苗运输:较好,适宜于小苗运输。 3.4.2、包装、运输工具与运输适温: (1)包装:注意充分利用空间;

(2)运输工具:最好具有调温、调湿装置; (3)运输适温:一般为9-18℃。 3.4.3、运输前准备: (1)确定具体启程日期: (2)种苗包装:

3.4.4、运输:注意快速、准时。 3.5.苗木质量检验:

3.5.1、意义:保证苗木的质量和种植者的利益,也是制定苗木价格的依据。 3.5.2、组培苗投师鉴定的指标: (1)商品性状:苗龄、农艺性状; (2)健康状况:不带病虫;

9

(3)遗传稳定性:DNA“指纹”鉴定。

四.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

五. 工厂化生产的机构设置与各部门岗位职责

5.1、管理层:

1、企业法人:1人 2、副总:1-2人 5.2、生产部:

1、人员配备:经理1-2人,生产工若干 2、任职条件:

①熟悉植物组培苗生产技术、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 ②熟悉组培苗生产的各种设备设施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能熟练使用这些设备设施; ③具备一定的组培苗木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3、岗位职责:生产组培苗,改进工艺流程。 注:岗位职责应明确、具体,便于执行。 5.3、质量检验部:

1、人员配备:经理1人,质检员若干 2、任职条件:

①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全面的专业技术素质; ②熟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