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8:48: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运用: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从世界物质性出发,结合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实例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习重点、难点】(1)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导出今天的课题。)
板书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二、【师生互动,探讨新知】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课堂探究: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2)什么是物质。
物质的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从三个方面理解物质的含义 ①从物质的含义可以看出物质具有的属性: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 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B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C客观实在 →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而上学性。 思考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体现的道理有哪些?
③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区别: 联系:
思考“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
体现的道理是:
总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课堂探究:(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
物质的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
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物质的 物质的 物质的 物质的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结: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三、【知识疑点】 1.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注意这两个概念中的用词不要混淆。 2.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四、【知识梳理】 世界的
物质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物质的含义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五、【课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C.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3.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 )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4.“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对“物质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就是看得见的客观实在,其形态千变万化 B.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总和 C.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物质是对万事万物所有属性的概括和总结 5.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6.促成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巨大飞跃的是 ( ) A.语言 B.意识 C.物质 D.社会劳动
7.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 A.自然界的物质性 B.人类社会的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生产方式的客观性性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客观性
8.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二、简析题
9.有人说:“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请分析这一观点。
六、【作业】
1、熟记好今天学到的知识点2、预习下一框
七、【教后反思】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从世界物质性出发,结合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实例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 (3)培养学生自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