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2:23: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科《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
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第一、二章)
一、填空
1、儿童游戏的特点有游戏是 快乐 的,是充满幻想的,与生活密不可分,是 有序的。P1-2
2、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以 游戏为基本活动,寓 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3、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时,应该避免四个误区:将游戏标签化 ;游戏环境琳琅满目;以教学游戏替代创造性游戏 ;夸大游戏的自由性。 4、根据我国有关研究显示儿童处于人均 2.32---7.0平方米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儿童游戏空间密度。
5、儿童开展自发性游戏一般不低于 30分钟,时间越充分会导致高社会性水平和高认知水平游戏出现,使儿童可以从事更具有创造性的游戏,也能使儿童更多地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6、法国马塞尔-吕副教授对6--11岁的儿童调查后认为: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超过 30分钟,否则将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 7、我国幼儿园习惯于将游戏类型分为创造性游戏 与规则游戏两大类。前一类包括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后一类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P12
8、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体能 ;游戏能增强儿童机体的适应能力; 也有利于幼儿身体生长发育。
二、名词解释(要进行必要的概括) 1、感觉运动游戏(练习性游戏)P10
儿童主要通过学习感知和动作协调活动来认知环境和解决问题,不含任何象征性和任何特殊性的游戏方法。
2、象征性游戏P11
儿童把一种东西当作另一种东西来使用,把自己假装另一个人的游戏方法。
3、结构游戏P11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建构,反映现实生活动中物体的活动。
4、规则游戏P11
7—11岁儿童按照一定进行的,带有竞赛性的游戏。
三、简答题
1、如何实现游戏时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P3
答:1、应保证儿童一日活动中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
2、给儿童均等的游戏机会,让每个儿童有选择、体验游戏的可能。
3、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包含游空间和区域,使儿童随时随地进行自发游戏。 4、体现游戏化的精神,寓教于乐,满足儿童认知特点,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简述勒韦尔、辛格、桑德关于游戏性别差异的观点P6
答:一般来说,男孩子大多数好动,他们更喜欢跑、跳的运动量最大,具有竞争性的动态游戏,想象的主题更丰富、更富于变化,灵活性更强,且积极的感情更丰富,男孩个人的想象数量和时间更多于女孩,而女孩则温柔宁静,一般喜欢安静的、运动量及竞争性较小的静态游戏。
3、儿童游戏空间密度对游戏的影响。P6
答:空间密度为每个儿童在游戏环境中所占有的空间大小,也就是室内拥挤程度的指标,数值越低越显示教室越拥挤。根据我国的有关研究显示,儿童处于人均2、32—7、0平方米之间是比较适合儿童游戏的空间密度。低于前者,幼儿的游戏攻击行为,破坏玩具 的行为和错误使用材料等行为明显增加,前者则表现出较多良好的游戏行为和交往行为;大于后者,幼儿粗大动作的游戏也相应增加,而人际交往开始减少。
4、简述儿童户外场地的类型对游戏的影响。P7 答:从结构游戏特征来看,游戏场地可以分为传统的游戏场和创造性的游戏场。在传统的游戏场里按放着一些固定的常见的设备或器械,每种设备只有一种玩法,各种器械之间缺少有机的、可供儿童想象的联系。这种游戏场可以发展儿童的动作和运动能力,但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在创造性的游戏场里,有各种各样的、可移支的设备 和器械,每种设备和器械的用途都是多样的,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和爱好来使用它们 。
5、积木游戏对幼儿知识增长的作用。P17
答:玩积木时儿童认识了大小、多少、形状、结构,理解了“拼”和“拆”的概念,“连接”和“层次”的构造关系,同时在摆弄积木和其他物体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圆球、轮子圆柱体、圆锥体、悬垂物的运动规律,理解“滚动”“转动”“摆动”的概念。
6、游戏如何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P17
答: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操作物体来感知事物的过程:一方面,儿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到各种性质的物体,了解到各种事物的特征,发展了感觉;另一方面,儿童通过对空间、形状大小、时间的观察,学会了感知各种事物的状态和属性,发展了知觉。
7、简述布鲁纳的游戏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观点。P20
答:儿童最复杂的语法和和语言符号往往最先在游戏情景中使用,游戏活动中语言掌握最快,儿童可以最迅速地掌握语言。
8、简述蒙尼格的游戏宣泄论。P24 答:游戏的价值就在于能发泄被抑制的侵犯性冲动。他们把攻击性驱力看成是人的本能,这种驱力过多地积聚在体内会有害于身体,并形成病症,因此 这种驱力便不断地寻求表现,以便加以释放。
四、 论述题
1、试述父母对儿童游戏的影响。P8
答案要点:1、父母影响儿童游戏的性质。----------
2、父母对待男女儿童的不同方式,对儿童游戏性别差异影响极大。---------- 3、父母提供的玩具与环境对儿童性别差异有一定的影响。---------------
2、谈谈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P22 答:
五、分析说明题1、杰弗里.丹斯基和欧文.西尔夫曼做了一个研究,将4--6岁儿童分为三组,让游戏组儿童在10分钟内自由地玩一些常用物品:一些纸巾和湿塑料杯、一把螺丝刀和一些钉在板上的螺丝钉、一些纸夹和空白卡片以及一些火柴盒。模仿组儿童则模仿成人用这些物品做一些常规的事,如用纸夹夹紧卡片;控制组儿童只用一盒蜡笔给素描着色。随后对儿童进行物品用途测验,要求儿童想出同一物品的多种不同用途,测查儿童的创造力。结果发现,游戏组儿童比另外两组的儿童能想出更多的非标准答案,而另外两组儿童成绩相当接近。游戏组儿童对未玩过物品用途的反应也明显好于另外两组。P18 请问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 2、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对幼儿进行了社会性表演游戏训练:让孩子玩过家家游戏,40天后进行测验。先给孩子看一大堆物品,有男人的领带、女人的袜子、玩具车、大人图书、娃娃等,然后让他们:(1)假装自己正在一个卖这些东西的商店里;(2)假装自己是父亲、母亲、教师或哥哥角色,为自己买一些东西。问他们分别汇为自己选什么?结果表明,做过40天过家家游戏的儿童比未做过这种游戏的儿童更能较好地作出符合人物身份的选择。P21 请问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