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16:39: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分析

作者:李雅丽 王 宇 刘晓洁

来源:《绿色大世界》2010年第01期

摘 要:增加农民收入,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产业化;太和县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1-0011-03 1 引 言

农民收入问题是整个农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全局性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农业依靠政策支持,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2004~2009年,中央连续发出六个“一号文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党对农业的极大支持,对农村的高度重视,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8年的4761元,增长近31倍,平均每年增加138元,年均增长7.1%。但总的说来,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我们必须找准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因素,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应有之举。

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没有提高,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的空间有限,农业科技短期内难有突破性重大成果,许多地方地力在下降,农田水利“吃老本”,旱不保浇,涝不能排,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此外,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农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吃饱肚子”已经不成问题,但是由于大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加上国际市场的冲击,事实上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很少。农业投入的物化劳动减少,农业生产精细程度下降,科技投入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2 乡镇企业面临二次创业

前些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温州模式和阜阳模式。非常可惜,阜阳模式由于面临许多问题,如发展环境恶化、进取意识不强、技术装备低、家庭式管理等,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致使乡镇企业迅速滑坡,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3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平均仅7年,而发达国家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14年。就太和县而言,全县农业人口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8.6%,其中高中文化程度占3.3%,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0.3%。由于素质低下,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也相当缓慢。同时,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受自身经济条件、思想观念和文化程度的束缚,农民没有能力自发组织起来应对强大的市场竞争,拓展增收空间的能力很低。

3 新形式下农民增收的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坚持两个不变,一是不能动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逐渐推行土地流转委托承包制度,最终实现农业机械化;二是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的行之有效制度和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保障农民物质利益的基本准则必须遵循。在此基础上,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调整农业产品结构 3.1.1 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支持的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制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扶持政策,而调整农业结构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政府在其中就必须准确把握,正确定位,既不能剥夺农民的自主权,事事干预,也不能任其自然,什么都不管。而应该尊重农民的自主权,通过制定政策、资金扶持、典型示范等手段,引导农民自觉自愿调整结构,把本地实际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发挥出本地的比较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2 树立种植业质量意识

太和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平原广阔,具有一流的农业生产生态条件,现有优势农产品规模基地149万亩,已经初步形成粮食、蔬菜、中药材、香椿、林业、人畜毛发等10大农业主导产业,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大幅增长。因此,可以通过实施“优种工程”,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的优化升级,在农产品的优良品率和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可以依托“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做到大宗产品上档次,特色产品上规模,实现调优补缺,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从调研情况看,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或数个村级创业示范点,带动了一批农民致富。如规模较大、带动较强的有:生产无公害西瓜的大庙镇龙台村、生产无公害甘薯的赵庙镇黄门村、东范自然村、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双浮镇双兴村等。其中李兴桔梗、赵庙葡萄、旧县香椿、三塔粉丝等都通过了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 3.1.3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要把发展畜牧业、家禽饲养业放在结构调整的突出地位。这也可以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行养种加一齐上,这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能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的竞争力。目前太和县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仍停留在粗放简单的初级加工上,深加工率不到12%,加工增值率只有18%,发展潜力很大,只要发挥潜在优势,拉长农业的效益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展精深加工,才能实现多次增值,农民增收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3.2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则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各地情况不同,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应该因地制宜,归纳起来,构成农业产业化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一要直面市场,二要立足当地优势,三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四要形成规模,五要实行企业化经营等。只有把这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把农业改造成能够与市场相链接的产业。

市场有机遇有风险,农民单家独户生产,经营分散,成本高,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这样的小船很容易被市场的风浪打翻。如何把千家万户的经营者与大市场结合起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但会减少农户的风险,又能帮助单户农民解决市场信息不灵和营销能力低下的问题,还能带动一批产业,引导农业走向产业聚集,形成规模效益,从而形成一批专业镇、特色村,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发展,工农商都会得到很好的结合。

农业产业化应是推进农村经济工作、农民增收的最终落脚点,最主要的实际操作点,前景相当广阔。

3.3 组建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