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图文混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9:56: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基本信息 设计者 执教学科 教材名称 授课(章节)名称 教材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及特点、与本单元知识点联系、地位、作用等等) 本节课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第一册第三章第2节《图文混排》中的最后一个任务——为朋友制作一张生日贺卡,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文字处理已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文档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还有欠缺,还需要想办法增强文档版面的美感。而图文混排更好的体现了版面设计功能,是WORD软件排版各种功能的综合运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文档中设置页面边框、插入图片并设置大小、插入艺术字等等,达到图文混排的效果,从而掌握美化和装饰文档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学习者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方面分析任教班级学生的特征,注意将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与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等等联系起来) 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表现欲和探究欲较强,学生能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学生已经进行了合理分组,能合作学习,会利用学习资料。 信息技术 班级人数 42 河大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图文混排 授课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大小位置、插入艺术字;学会设置纸张的大小;学会设置页面边框。 能力目标:逐步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与人合作、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美创造美的良好品质,使其增加对亲友对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word中设置页面大小以及插入图片、艺术字等。 教学难点:艺术字格式的修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术。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学生文件夹(包括课前录制的本课的新知识点微课,学生任务文件以及图片等相应的素材)或学习任务操作平台(提供本科任务要求及素材)。 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没有板书或仅使用课件,可忽略此项) 教学策略选择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归纳不同版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从而可以在操作中根据需要合理、灵活地运用版式、组合、层次等技术,美化版面,增强主题的表达。本节课以学生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为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一)、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方法。 我把全班分为6个组,每组选一名信息技术学习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组长为中心,成立学习小组,每节课小组都要比赛,看谁先完成任务,这样激发了学生互相学习的兴趣。 (二)任务驱动的方法。 我们也知道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又很直观。而采用“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法就很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不能完成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或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三)教师少讲精讲,学生多操作多练习的方法 (四)、利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方法。 在课堂上,激励性的语言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样的语言要多运用。 1、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2、你说的很有创意 3、你的思维很敏锐,能问到点子上 4、别着急,请你慢慢说,把你的话说完 5、你的发言很精彩 6、你的思维很独特 7、很好,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经常运用这些语言,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会敢兴趣。 教学环境设计 (选择开展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 □普通教室 □实验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其他(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包括问题、任务和练习的设计、媒体资源的运用等) 教学环节 导 入 新 课 教师活动 给学生出示几张不同版式及大小的贺卡。 提出问题:你喜欢哪张贺卡?它们有何不同? 出示多个贺卡:大的,小的,横排的,竖排的,加边框的,不加边框等等。 学生活动 思考:如何制作一张漂亮美观的贺卡?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中密切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新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