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3:38: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岩石圈物质循环
考向 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或区域地质地貌特点,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质作用表现、岩石类型等。 【例题1】
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读图回答1~2题。 1.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形成的湖泊,说明该地曾有过火山喷发,结合浮石多孔而质轻的特点,可知它是岩浆喷出地表,较快冷却凝固而成,结合选项可知答案。第2题,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地质作用是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正确答案。 【例题2】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下图回答1~2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第2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而形成。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图示意太平洋洋底地层等年龄线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洋底地层年龄最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 )
D.④
2.甲处岛屿是
A.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大陆板块隆起形成的
B.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固形成的 C.亚欧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 D.两个大陆板块挤压形成的
[解析] 1.D 2.A 第1题,由图中等年龄线可知,①地层年龄最新,④地层年龄最老,D正确。第2题,甲处是亚欧大陆东部的岛屿,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正确。 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岩浆侵入作用 4.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 A. 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 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 岩浆侵入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 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 3.A 4.A 第3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表示一些离子在水的作用下形成岩石,属于化学沉积作用;②表示沉积物变成沉积岩的固结成岩作用;③表示变质岩变成沉积物的外力作用;④表示岩浆物质进入大气圈,应表示火山喷发作用。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物体中的碳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地球内部圈层,因此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是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不是岩浆侵入活动;大气圈吸收太阳能对地球内部影响很小,所以A、C正确。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板块共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