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半年河南省农业气象上岗证考试试卷答案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8:18: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0年下半年河南省农业气象上岗证考试试卷

县市局(站)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观测地段是定期进行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的(主要基点)。为增强观测的代表性,应在所在的县内增加观测(调查点)。

(2)观测作物的品种应是当地(普遍推广)或(即将推广)的优良品种,品种更新换代,观测作物的品种也应(更换)。

(3)作物观测地点的选定时间一般在作物(出苗)后,下一(发育期)出现前进行;育苗移栽的作物可在大田植株(成活(返青)期)进行。

(4)油菜发育期观测中需目测项目有(出苗)、(成活)、(绿熟)、(成熟)。 (5)稻类抽穗普遍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有(有效茎数)、(一次枝梗数)、生长状况评定。

(6)麦类越冬开始普遍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有:高度、(茎数)、(分蘖数)、(大蘖数)、生长状况评定。

(7)油菜在抽薹普遍期生长状况测定项目有(高度)、生长状况评定。

(8)生长高度的测量地点在(发育期观测点)附近,选择植株(生长高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测点需距田地边缘(2米)以上。

(9)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芝麻、烟草生长高度测量,从土壤表面量至(主茎顶端(包括花序))。打顶的作物量至(主茎最高处)。

(10)作物生长高度测量以(厘米)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取整数记载。 (11)水稻产量因素测定项目有(一次枝梗数)、(结实粒数)。 (12)玉米产量因素测定项目有(茎粗)、(果穗长)、(果穗粗)、(双穗率)。 (13)大豆、油菜产量因素测定项目有(一次分枝数)、(荚果数)。

(14)小麦产量因素测定项目的(分蘖数)、(大蘖数)、(小穗数)、(结实粒数)的平均值和计算结果均取(一位)小数。(越冬死亡百分率)计算结果取整数记载。

(15)发生在作物(水分临界期)的干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16)农气表-2-1中土壤水分总贮存量和有效水分贮存量抄自(农气簿-2-1),填入相应栏。

(17)作物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在观测地段作物进入(某发育普遍期后3天内)进行。

(18)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是一种利用(频域反射法)原理来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自动化测量仪器,从传感器安装方法上区分为(插管)和(探针)两种。

(19)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对比观测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田间标定与检验应在(1)年内完成。

(20)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数据每小时(00分01秒至05分00秒)生成,并采取有线或无线传输至省级气象局信息网络中心,再由省级信息网络中心将数据打包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1

二、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农业气象报表考核包括(A、B、C、D、E)。

A.农气表-1 B.农气表-2-1 C.农气表-2-2 D.农气表-3 E.农气表-4

(2)第一次密度测定时在每个发育期测点附近,选有代表性的1个测点,做上标志,每次密度测定都在此进行。为提高产量结构分析的精确性,稻类、麦类乳熟期密度测定时,每个区增加1个点,共8个点。测点距田地边缘需在( B )以上。如测点失去代表性时,应另选测点,并注明原因。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3)水稻产量结构分析取样:在( C )密度测定点上每点连续取5穴共40穴,沿茎基部剪下取回。

A.2个 B.4个 C.8个 D.20个

(4)玉米产量结构分析取样:在每个区连续取( A )。齐地面剪下,带回室内,数出有效株数。将果穗摘下(双穗结在一起),茎秆晒干。

A.10株,共40株(含双穗和空秆株) B.20株,共80株(含双穗和空秆株) C.40株,共160株(含双穗和空秆株) D.50株,共200株(含双穗和空秆株)

(5)油菜产量结构分析取样:每个区连续取( A )。

A.5穴或10株,共20穴或40株 B.10穴或20株,共40穴或80株 C.20穴或40株,共80穴或160株 D.40穴或100株,共160穴或400株

(6)稻类成熟期:籼稻稻穗上有80%以上,粳稻有( C )以上的谷粒呈现该品种固有的颜色。

A. 70% B. 80% C. 90% D. 100%

(7)麦类分蘖期:叶鞘中露出第一分蘖的叶尖约( A )。

A.0.5—1.0厘米 B.1.0—1.5厘米 C.1.5—2.0厘米 D.0.5—1.5厘米

(8)玉米七叶期:从第六叶叶鞘中露出第七叶,长约( B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5.0厘米

(9)棉花开花盛期:( A )的棉株第4果枝上有花朵开放。

A. 50% B. 60% C. 80% D. 90%

(10)油菜开花盛期:全田半数以上植株,( B )的分枝花开放。

A. 1/2 B. 2/3 C. 3/4 D. 4/5

2

三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每题0.5分)。

(1)地段的产量水平分上、中、下三级记载。(×)

正确答案:地段的产量水平分上、中上、中、中下、下五级记载。(√)

(2)作物观测植株选择:分蘖作物分蘖前以株为单位观测。分蘖后以茎为单位观测。(√)

(3)超过规定发报时间为过时报,每发生一次算1个错情。(×) (4)错情个数=观测错情+报表错情。(×)

(5)作物产量形成后期,在田间通过对有关产量因素的测定,以获取产量预报的早期信息。统一规定测定的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

(6)稻类作物产量结构分析项目有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秕谷率、千粒重、理论产量、株成穗数、成穗率、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

对:稻类作物产量结构分析项目有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空壳率、秕谷率、千粒重、理论产量、株成穗数、成穗率、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

(7)玉米作物产量结构分析项目有果穗长、果穗粗、株子粒重、百粒重、理论产量、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

正确答案:玉米作物产量结构分析项目有果穗长、果穗粗、秃尖比、株子粒重、百粒重、理论产量、茎秆重、子粒与茎秆比。(√)

(8)县平均产量,从当地统计部门获取,以公斤/公顷表示,取整数记载。(√) (9)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灾害,往往使作物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造成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

(10)水分因子异常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渍害、雹灾、连阴雨。(√)

(11)气象因子综合作用引起的有干热风等。(√)

(12)干热风是造成大量蒸散的综合气象灾害,表现为高温、低湿和伴有一定的风力。破坏作物的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的进行。主要在小麦乳熟期造成危害。(√)

(13)当有时农业气象灾害(哑吧灾)达到当地灾害指标时,则将达到灾害指标日期记为灾害发生开始期,并进行各项观测,如未发现作物有受害征状,并继续监测两旬,然后按实况作出判断,如判明作物未受害,则记载“未受害”并分析原因,记入备注栏。(√)

(14)病虫害观测结合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进行。如有病虫害发生应当立即进行观测记载,直至该病虫害不再蔓延或加重为止。(√)

(15)病虫害名称记载中名,并可以记当地的俗名。(×) 正确答案:病虫害名称记载中名,不得记各地的俗名。(√)

(16)业务学习应针对业务工作需要学和系统性学相结合。逐步掌握农业气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台站要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布置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结合本站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每周要有一天时间用于业务学习;要定期检查学习情况;组织阶段考试。(√)

(17)土壤水分观测固定观测地段在上午测定,作物观测地段土壤湿度测定在下午进行。(×)

正确答案:土壤水分观测固定观测地段在下午测定,作物观测地段土壤湿度测定在上午进行。

(18)历年冻土深度在20厘米左右的地区,如观测冬作物,冬季应进行土壤湿度测定。并应在记录簿的备注栏内注明详细情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