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习要点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5:14: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数据结构模型三要素1、数据结构2、数据操作3、数据的约束性条件

四、数据模型反映实体间的关系1、一对一的联系(1:1) 2、一对多的联系(1:N) 3、多对多的联系(M:N)

五、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数据库结构的基础就是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语义即数据操作,以及一致性(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六、概念数据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ER模型 七、结构数据模型:从计算机实现的观点来对数据建模。层次、网状模型、关系

六、数据模型的类型和特点1、层次模型: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缺点:支持的联系种类太少,只支持二元一对多联系;数据操纵不方便,子结点的存取只能通过父结点来进行

2、网状模型:优点:能够更为直接的描述世界,结点之间可以有很多联系;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高。缺点:结构比较复杂;网状模型的DDL、DML复杂,并且嵌入某一种高级语言,不易掌握,不易使用3、关系模型:特点: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关系必须是规范化关系;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检索操作不过是从原来的表中得到一张新的表。优点:简单,表的概念直观,用户易理解。非过程化的数据请求,数据请求可以不指明路径。数据独立性,用户只需提出“做什么”,无须说明“怎么做”。坚实的理论基础。缺点:由于存储路径对用户透明,存储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4、面向对象模型5、对象关系模型

七、三个模式和二级映像1、外模式(Sub-Schema):用户的数据视图。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的子集。2、模式(Schema):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3、内模式(Storage Schema):又称存储模式。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4、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某一个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映象定义通常包含在各外模式中。当模式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逻辑独立性。5、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结构改变时,修改此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可以保持不变,称为物理独立性。

八、数据视图: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隐藏关于数据存储和维护的某些细节,而为用户提供数据在不同层次上的抽象视图,即不同的使用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数据库中的数据所得到的结果—数据抽象。

九、规范化1、几个概念1)候选码(候选关键字):如果一个属性(组)能惟一标识元组,且又不含有其余的属性,那么这个属性(组)称为关系的一个候选码(候选关键字)。2)码(主码、主键、主关键字):从候选码中选择一个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候选码作为码3)主属性: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字段)4)非主属性:除了候选码中的属性5)外码:关系模式R中属性或属性组X并非R的码,但X是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则称X是R的外部码,简称外码。

二、函数依赖(1)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X和Y是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 “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X称为这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属性集(Determinant)。Y=f(x)(2)在关系模式R(U)中,对于U的子集X和Y,如果X→Y,但Y ? X,则称X→Y是非平凡的函数依赖若X→Y,但Y ? X, 则称X→Y是平凡的函数依赖(3)在关系模式R(U)中,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何一个真子集X’,都有X’/ →Y, 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记作XF→Y。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记作XP→Y。(4)在关系模式R(U)中,如果X→Y,Y→Z,且Y ?X,Y→X,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记为X传递→Z。注: 如果Y→X, 即X←→Y,则Z直接函数依赖于X。

三、范式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1)范式种类: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BC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第五范式(5NF)(2)各种范式之间的联系:1NFつ2NFつ3NFつBCNFつ4NFつ5NF

(3)定义:1NF: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R∈1NF。存在的问题: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度大、修改复杂2NF:若关系模式R∈1NF,并且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码,则R∈2NF。(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每个候选关键字。)3NF:关系模式R 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 ? Y), 使得X→Y,Y→Z成立,Y\\→X,则称R ∈ 3NF。(所有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于码也不传递函数依赖码。)BCNF:设关系模式R∈1NF,如果对于R的每个函数依赖X→Y,若Y不属于X,则X必含有候选码,那么R∈BCNF。(每一个决定属性集(因素)都包含(候选)码,R中的所有属性(主,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码,R∈3NF。)性质:a、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每个候选码b、所有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每个不包含它的候选码c、没有任何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非码的任何一组属性多值依赖: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一个关系模式, X、 Y和Z是U的子集,并且Z=U-X-Y,多值依赖 X→→Y成立当且仅当对R的任一关系r,r在(X,Z)上的每个值对应一组Y的值,这组值仅仅决定于X值而与Z值无关。平凡多值依赖和非平凡的多值依赖:若X→→Y,而Z=φ,则称X→→Y为平凡的多值依赖,否则称X→→Y为非平凡的多值依赖。4NF:关系模式R(U,F)∈1NF,如果对于R的每个非平凡多值依赖X??Y(Y不包含于X),X都含有候选码,则R ∈ 4NF。5NF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每一个连接依赖均由R的候选码所隐含,则称R∈5NF。

范式关系:

三、空间信息模型:1)基于场的模型:用于表示具有连续的空间变化

的情况,形状不定的现象,采用栅格数据结构。2)基于对象的模型:用于表示具有固定形状的空间实体/概念,描述空间上离散的空间对象。采

用矢量数据结构

四、空间数据库设计的三个步骤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是指在现在数据库管

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整个过程。1)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从现实应用中抽象出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2)逻辑建模:建立概

念和联系的逻辑结构3)物理设计建模:对逻辑结构进行具体实现方面的安排和考虑;存储组织、索引、内存管理……

十、数据库:数据库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特定的结构组织、存储、管理和应用的相关联的数据集合。

一、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是存取、管理空间信息的数据库。 二、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1、提供必须的空间数据

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2、能够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三、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供给用户访问和操作空间数据库的用户界面,是应用户数据处理需求而建立的具有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应用软件。 一般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四、数据库系统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

理员

五、E-R图:1)实体:现实中或者概念上独立存在的事物或者对象,用五、空间信息的特征:(1)几何信息:描述了事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及所矩形表示2)属性:刻画实体性质的数值或描述,用椭圆表示3)联系:占据的范围;将地球表面以投影方式转换为平面;通过平面几何来抽象表达实体间的关联,用菱形表示

描述和研究事物的位置和范围;用图形和符号的方式来描绘这些空间相六、实体象形图:象形图:象形图是一种将对象插在方框内的微缩图表关的事物(2)拓扑信息:研究空间相关的事物本身或者事物之间的在空示,这些微缩图用来扩展ER图,并插到实体矩形框中的适当位置。形间坐标变换下的不变性质;事物本身的内外关系;事物之间的相离、相状:形状是象形图中的基本图形元素,它代表着空间数据模型中的元素。 接、相交;事物之间相连的布局(3)属性信息:与位置范围无关的其它基本形状、复合形状、导出形状、备选形状、任意形状、用户自定义形信息;描述了事物本身的内在性质和外在表现;事物之间的非位置关系 状。

六、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三层体系结构及每层的代表软件:

七、联系象形图:联系象形图用来构建实体间联系的模型

八、OGIS的4类几何体(4类空间数据模型):点——0维对象、线——1维对象,线串——2个或多个点表示、面——2维对象,多边形、几何体集合——表示复杂形状,3类:多点、多线、多面。几何体集合——保证——几何操作的闭合

九、常见拓扑属性:endpoint(point, arc) 点是弧的端点、simple-nonself-intersection(arc) 非自交的弧、on-boundary(point, region)点在区域的边界上、inside(point, region) 点在区域内部

outside(point, region)点在区域之外、open(region)区域是开域(不包括边界)、close(region)区域是闭域(包括边界)connected(region)区域是连通域(区域上任2点,都有路径相连)、inside(point, loop)点在环中、crosses(arc, region)弧穿过区域、touches(region, region) 区域与区域相邻、touches(arc, region)弧与区域相邻、overlap(region, region)区域与区域重叠

十、常见非拓扑属性:Euclidean-distance(point, point) 2点间的欧氏距离、direction(point, point)

七、标准DBMS存储空间数据的局限性(1)空间数据记录是变长的(如点在点的东面、length(arc)弧的长度(单位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点数的可变性),而一般的数据库都只允许把记录的长度设定为固定;(2)perimeter(area)区域的周长(单位正方形的周长为4个单位)、area(region)在存储和维护空间数据拓扑关系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3)一般都难以区域的面积(单位正方形的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

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关联、连通、包含、叠加等基本操作;

一、九交模型:定义平面上2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对象的3个部分:内(4)不能支持复杂的图形功能;(5)单个地理实体的表达需要多个文件、部——A°边界——?A 多条记录,一般的DBMS也难以支持;(6)难以保证具有高度内部联系外部——A-

的GIS数据记录需要的复杂的安全维护。 二、九交矩阵:将两个几何形的内部、边界、外部分别两两做相交操作,八、GIS的发展演化

操作的结果记为矩阵元素取值。矩阵元素取值:0——交为空、1——交

为非空。九交矩阵可确定的二元拓扑关系种类:29

=512。可实现的二元拓扑关系种类:8(相离(disjoint)、相接(meet)、交叠(overlap)、相

九、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1)数据量大(2)需

等(equal)、包含(contain)、在内部(inside)、覆盖(cover)、被覆盖(covered by))

要处理与传统数据库中数据性质相似的属性数据和空间位置数据及它们

?A?B?A??BA?B?? ????9(A,B)???AB??A?B?AB之间的联系(3)对数据的检索涉及空间分析方法(4)数据应用广泛,

???A?B?A??BA?B???三、关系代数(形式化的语言)关系代数用到的运算符包括四类:集合

不局限于某个部门

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算术比较符、逻辑运算符。并、差、交、笛卡尔积

十、GIS发展三个阶段第一代GIS(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中后期,四、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即行 是GIS软件从无到有、从原型到产品的阶段)技术特点:以图层作为处五、投影:选取属性列

理的基础;以系统为中心;单机、单用户;全封闭结构支持二次开发能六、连接:等值投影自然连接(特殊的等值连接,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力非常弱;在主要实现技术上,以文件系统来管理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外连应用领域基本上集中在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管理类应用2、第二代GIS(从接:把舍弃的元组保存在结果中,在其他属性值上填空值(NULL)左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是GIS软件成熟和应用快速发展的时期)技外连接:保留左边关系要舍弃的元组右外连接:保留右边关系要舍弃的术特点:以图层作为处理基础;引入网络技术,多机、多用户;以系统元组。除运算:了解象集

为中心;支持二次开发的能力有所增强;以商用DBMS管理属性数据,七、SQL标准每阶段特点和增加的内容1)SQL-86 、2)SQL-89:“具但几何数据仍用文件系统管理;应用领域开始有较大范围的扩展,但基有完整性增强的数据库语言SQL”,增加了对完整性约束的支持3)本上是管理类应用。3、第三代GIS(90年代中期开始,估计将延续10SQL-92:“数据库语言SQL”,是SQL-89的超集,增加了许多新特性,年或稍长的时间)技术特点:仍然以图层为处理的基础,但面临不断演如新的数据类型,更丰富的数据操作,更强的完整性、安全性支持等。4)化;引入了Internet技术,开始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过渡,实现了初SQL-3/SQL99:正在讨论中的新的标准,将增加对面向对象模型的支持 步的(浏览型或简单查询型)的B/S结构;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加,组件化八、SQL中完成核心功能的9个动词

技术改造逐步完成;逐渐重视元数据问题,空间数据共享、服务共享和GIS系统互连技术不断发展;GIS的标准化问题备受重视;实现空间数

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并将不断完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应用深度不断提高,开始具有初步的分析决策能力。 一、展望新一代GIS面向空间实体及其时空关系的数据组织与融合、统一的海量存储、查询和分析处理、有效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和计算、

一定的三维和时序处理能力、强大的应用集成能力、灵活的操纵能力和一、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一定的虚拟现实表达

库管理阶段

二、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与GIS的联系和区别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注意了解各阶段的背景和特点

由专业GIS软件提供、GIS—处理地理数据——以地球表面为基本参照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面向全组织的复杂的数据结构2、数据的冗框架的空间数据、SDBMS——处理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包括地理数据,余度小,易扩充3、具有较高的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数地理数据是空间数据的子集)、GIS促进SDBMS的研究与发展

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九、数据定义: 五、数据控制SQL提供了数据控制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提供了一定的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1. 完整性:定义库结构2. 安全性:存取控制,规定不同用户对于不同数据对象允许执行的操作,并控制各用户它有权存取的数据。3. 并发控制和恢复:SQL支持事务、提交、回滚等概念。功能:1、权限

三、减少死锁的方法:(1)按同一顺序访问对象(2)避免事务中的用户交互(3)保持事务简短并处于一个批处理中(4)使用较低的隔离级别(5)使用基于行版本控制的隔离级别(6)使用绑定连接

四、存储过程SQL Server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将一些固定的操作集中起来由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来完成,以实现某个任务,这种方法就是存储过程。

在SQL Server中存储过程分为两类:即系统提供的存储过程和用户自定义的存储过程。

五、可以使用三种方法创建存储过程 :1、使用创建存储过程向导创建十、常用完整性约束:主码约束:primary key、唯一性约束:unique、非空集约束:not null、参照完整性约束、数据查询:

一、查询满足条件的元组:

% (百分号) 代表任意长度(长度可以为0)的字符串。_ (下横线) 代表任意单个字符

二、集函数包括:COUNT([DISTINCT | ALL] *)统计元组个数、COUNT([DISTINCT | ALL] <列名>)统计一列中值的个数、SUM([DISTINCT | ALL] <列名>)计算一列值的总和、AVG([DISTINCT | ALL] <列名>)计算一列的平均值、MAX([DISTINCT | ALL] <列名>)计算一列的最大值、MAX([DISTINCT | ALL] <列名>)计算一列的最小值

三、连接查询包括:、广义笛卡尔积 、等值(含自然连接) 、非等值连接、自身连接、外连接、复合条件连接、嵌套查询

四、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区别:等值连接:在连接条件中使用等于号(=)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其查询结果中列出被连接表中的所有列,包括其中的重复列。自然连接:在连接条件中使用等于(=)运算符比较被连接列的列值,但它使用选择列表指出查询结果集合中所包括的列,并删除连接表中的重复列。

五、嵌套查询分类:不相关子查询:子查询的查询条件不依赖于父查询、相关子查询:子查询的查询条件依赖于父查询、不相关子查询:由里向外逐层处理、相关子查询:首先取外层查询中表的第一个元组,根据它与内层查询相关的属性值处理内层查询

六、集合查询:并(union)交(intersect)差(minus)

七、SELECT语句的一般格式:SELECT [ALL|DISTINCT]<目标列表达式> [别名] [ ,<目标列表达式> [别名]]。 …FROM <表名或视图名> [别名][ ,<表名或视图名> [别名]] …。[WHERE <条件表达式>]。[GROUP BY <列名1>[HAVING <条件表达式>]]。[ORDER BY <列名2> [ASC|DESC]。

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对于有NOT NULL约束的属性列是否提供了非空值;对于有UNIQUE约束的属性列是否提供了非重复值;对于有值域约束的属性列所提供的属性值是否在值域范围内 数据更新:

八、插入数据:INSERT。INTO <表名> [(<属性列1>[,<属性列2 >…)]。VALUES (<常量1> [,<常量2>] … )。

九、修改数据:UPDATE <表名>。 SET <列名>=<表达式>[,<列名>=<表达式>]…。 [WHERE <条件>];

十、删除数据: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一、视图的特点1)虚表,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2)只存放视图的定义,不会出现数据冗余3)基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随之改变

二、视图操作:(同表操作差不多)定义视图、查询视图、更新视图 三、视图的可更新性:SQL Server 2000规定: ① 如果一个视图是从多个基本表使用连接操作导出的, 则不允许对这个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② 如果在视图定义中使用了聚集函数或DISTINCT短语或GROUP BY子句, 则不允许对该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③ 如果视图的列的值为表达式或常数, 则不允许该这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④ 如果视图为行列子集视图, 则可以对该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四、视图作用:1. 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2. 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 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 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一、数据字典:用于描述数据库的整体结构、数据内容和定义等。一个好的数据字典可以说是一个数据的标准规范,它可使数据库的开发者依此来实施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更新。用途: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2、授权

:GRANT <权限>[,<权限>]…。[ON <对象类型> <对

象名>]。TO <用户>[,<用户>]…[WITH GRANT OPTION];3、收权:REVOKE <权限>[,<权限>]…。 [ON <对象类型> <对象名>]。 FROM <用户>[,<用户>]…;

九、SQL语言的空间扩展:在SQL中引入ADT 十、OGIS类中操作分3类:1、用于所有几何类型的基本操作:SpatialReference( )返回几何体的基本坐标系统、Envelope( )返回包含几何体的最小外接矩形、Export( )返回以其他形式表示的几何体、IsEmpty( )若几何体为空集,则返回真、IsSimple( )若几何体为简单的(不自交的),则返回真、Boundary( )返回几何体的边界2、用于空间对象之间拓扑关系的操作测试:Equal相等——若2个几何体的内部和边界在空间上都相等,则返回真、Disjoint相离——若2个几何体的内部和边界都不相交,则返回真、Intersect交叠——若2个几何体相交,则返回真、Touch相接——若2个面仅边界相交,而内部不相交,则返回真、Cross横过——若一条线和面的内部相交,则返回真、Within在内部——若给定的几何体的内部不与另一个几何体的外部相交,则返回真、Contains包含——若给定的几何体包含另一个几何体,则返回真、Overlap覆盖/被覆盖——若2个几何体的内部有非空交集,则返回真3、用于空间分析的一般操作:Distance求距离——返回2个几何体之间的最短距离、Buffer求缓冲区——返回到给定几何体距离小于等于指定值的几何体的点的集合、ConvexHull求最小闭包—— 返回几何体的最小闭包、Intersection集合交——返回2个几何体的交集构成的几何体、Union集合并——返回2个几何体的并集构成的几何体、Difference集合差——返回几何体与给定几何体不相交的部分、SymmDiff返回2个几何体与对方互不相交的部分 九、OGIS标准的局限性:局限用于——对象模型、场模型的操作——正研究、仅支持——基本拓扑的、空间度量的操作、不支持——方位的、动态的、基于形状的、基于可见性的操作

二、空间索引:索引文件——用来提高数据文件查询效率的辅助文件。索引文件的组成: 2个域:主码域、数据文件的页面地址。主索引——数据文件的记录按主码域排序,索引文件中只需保存数据文件的每个磁盘页面的第一个主码域的值。 一维搜索码的索引:B树与B+树

多维索引:类似散列表的结构、固定网格、网格文件、基于树形的结构、四叉树、R树、R+树

三、数据库查询语言:两种:关系代数——形式化的语言、组成:1种运算对象—关系(表)6种运算——选择、投影、并、笛卡尔积、差、交

四、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一种对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定义和操作的句法,为大多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工业标准。 五、事务的概念事务是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所谓事务,就是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六、SQL Server以下列事务模式运行(1)自动提交事务(2)显式事务(3)隐式事务

七、事务的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八、语法格式为:BEGIN TRANSACTION、COMMIT TRANSACTION、ROLLBACK TRANSACTION

九、锁的概念:锁定是Microsoft SQL Server Database Engine用来同步多个用户同时对同一个数据块的访问的一种机制。

十、锁的类型(1)共享锁:共享锁也称为S锁,允许并行事务读取同一种资源,这时的事务不能修改访问的数据。当使用共享锁锁定资源时,不允许修改数据的事务访问数据。(2)排他锁:排他锁也称为X锁,它可以防止并发事务对资源进行访问。(3)更新锁:更新锁也称为U锁,它可以防止常见的死锁。更新锁用来预定要对资源施加X锁,它允许其他事务读,但不允许再施加U锁或X锁。

一、活锁: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R,当T3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的情形。避免活锁的简单方法是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

二、死锁: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中,如果每个任务锁定了其他任务试图锁定的资源,此时会造成这些任务永久阻塞,从而出现死锁。事务 A 获取了行 1 的共享锁。事务 B 获取了行 2 的共享锁。现在,事务 A 请求行 2 的排他锁,但在事务 B 完成并释放其对行 2 持有的共享锁之前被阻塞。现在,事务 B 请求行 1 的排他锁,但在事务 A 完成并释放其对行 1 持有的共享锁之前被阻塞。事务 A 必须在事务 B 完成之后才能完成,但事务 B 被事务 A 阻塞。这种情况也称为循环依赖关系:事务 A 依赖于事务 B,而事务 B 又依赖于事务 A,从而形成了一个循环。除非某个外部进程断开死锁,否则死锁中的两个事务都将无限期等待下去。Microsoft SQL Server Database Engine死锁监视器定期检查陷入死锁的任务。如果监视器检测到循环依赖关系,将选择其中一个任务作为牺牲品,然后终止其事务并提示错误。

存储过程。2、利用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创建存储过程。3、使用Transact-SQL语句中的CREATE PROCEDURE命令创建存储过程。 六、创建命令格式:CREAT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 [参数 数据类型 长度] [参数 数据类型 长度 OUTPUT] AS SQL语句 七、执行命令格式:EXEC[ UTE ] 存储过程名 [ 参数名= 参数值 ]

[ 参数值1,参数值2,……]

八、删除存储过程:DROP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

九、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是通过事件进行触发而被执行的,而存储过程通过存储过程名被直接调用。触发器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它使每个站点可以在有数据修改时自动强制执行其业务规则。触发器可以用于SQL Server约束、默认值和规则的完整性检查。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不由用户直接调用。创建触发器时会对其进行定义,以便在对特定表或列作特定类型的数据修改时执行。当创建一个触发器时必须指定: ⑴名称;⑵在其上定义触发器的表;⑶触发器将何时激发;⑷激活触发器的数据修改语句。

十、使用命令创建触发器 CREATE TRIGGER 触发器名 ON 表/视图名 [WITH ENCRYPTION]:加密 syscomments 表中包含 REATE TRIGGER 语句文本的条目。使用 WITH ENCRYPTION 可防止将触发器作为 SQL Server 复制的一部分发布,当使用\sp_helptext 触发器名\时,查看不了语句 { FOR|AFTER|INSTEAD OF }

指定执行触发器而不是执行触发 SQL 语句,从而替代触发语句的操作 { [DELETE][,][INSERT][,][UPDATE] }

[ NOT FOR

REPLICATION]表示当复制进程更改触发器所涉及的表时,不应执行该触发器。 AS SQL 语句

一、删除触发器:DROP TRIGGER { trigger } [ ,...n ]

二、SQL Server2000安全机制(管理服务器的安全性、角色与用户、管理权限)

三、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指标之一。

四、安全机制:对于数据库管理来说,保护数据不受内部和外部侵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五、SQL Server 2005的身份验证、授权和验证机制可以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泄漏和篡改。SQL Server 2005的安全模型分为3层结构,分别为服务器安全管理、数据库安全管理和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管理。SQL Server 2005的身份验证模式有两种: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混合模式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角色设置,管理用户的权限。这样只对角色进行权限设置便可以实现对该角色中所有用户权限的设置,大大减少了管理员的工作量。在SQL Server 2005中,具有固定服务器角色、固定数据库角色、用户自定义数据库角色和应用程序角色4种类型的角色

六、权限用来控制用户如何访问数据库对象。一个用户可以直接分配到权限,也可以作为一个角色中的成员来间接得到权限SQL Server 2005中的权限分为3种:对象权限、语句权限和隐含权限。对象权限是用来控制一个用户是如何与一个数据库对象进行交互操作的,有5个不同的权限:查询(Select)、插入(Insert)、修改(Update)、删除(Delete)和执行(Execute)。 七、GIS数据库的设计

八、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目标:满足用户需求、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九、概念设计应满足的要求:提供一个非专家理解的系统结构框架、包含丰富的结构类型,能够尽可能完整地描述系统的复杂性、能够转换成与实施相关的模型,以便能够设计和实施该系统

十、概念设计的核心内容:确定数据库的数据组成、确定数据类型之间的关系、建立概念数据模型、形成书面文档

一、概念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确定应用领域、确定用户需求、选择对象类型、对象类型定义和属性描述、对象类型的调整、几何表示、关系、质量要求、编码

二、空间数据分层依据:专题内容、几何表达形式、拓扑特征的差别、不同部门的数据通常放在不同的图层,便于维护、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也应该单独存储、使用目的不同的数据应该单独存放

三、地理数据模型的发展阶段(3个):CAD数据模型、Coverage数据模型(第二代地理数据模型)、GeoDatabase数据模型(第三代地理数据模型)

四、要素集:是具有同样几何类型和属性的要素集合。——矢量图层 五、对象类:是GeoDatabase中存储数据库表——表 六、要素数据集:具有相同空间参考的要素类的集合

七、子类:在要素类内部可以划分若干个次一级的组,每个组是一个子类。每个子类有其自己的完整性规则和GIS行为。

八、拓扑关系:拓扑关系将参与拓扑的各个要素类集成在一个拓扑图中作为一个拓扑单元来管理,规定同一个要素类中各个要素如何与其他要素共享几何,或者不同要素类之间如何共享几何。

九、ArcGIS中的三个数据库:Personal Database、File Database、ArcSDE(ArcSDE+SQL构成空间数据库)

1. 什么是数据库?答: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是按某种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存放在外存储器上,且可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因此,数据库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2. 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答:数据独立性表示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不存在依赖关系,包括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局部逻辑数据结构(外视图即用户的逻辑文件)与全局逻辑数据结构(概念视图)之间的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全局逻辑数据结构(概念视图)发生变化(数据定义的修改、数据之间联系的变更或增加新的数据类型等)时,它不影响某些局部的逻辑结构的性质,应用程序不必修改。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内视图)改变时,对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概念视图)和应用程序不必作修改的一种特性,也就是说,数据库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独立。

3.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答: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一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DBS)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数据库系统都配有各自的DBMS,而不同的DBMS各支持一种数据库模型,虽然它们的功能强弱不同,但大多数DBMS的构成相同,功能相似。一般说来,DBMS具有定义、建立、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功能,它通常由三部分构成:数据描述语言及其翻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处理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的例行程序。

4.什么是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包含哪些基本内容?答: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系统中各种描述信息和控制信息的集合,它是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有力工具,是进行详细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数据字典的基本内容有: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部分。

1、用子查询或连接查询,求107号课程不及格的学生信息; 子查询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 in

(select 学号 from sc where cno=’107’ AND grade<60)

连接查询:select * from student, 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sc. cno=’107’ and sc. grade<60

2、按学号对有三门以上课程不及格的成绩记录进行明细汇总; select * from sc where grade<60 Group by sno having count(*)>3 3、按流经国内河流的多少列出各国。 Select co.name, count(Ri.name) as rivercount from country co, River Ri where cross(Ri.shape, ci.shape)=1

group by co.name order by count(Ri.name)

4、假设每条河流能为方圆200公里以内的城市供水,找出没有河流供水的城市。

select ci.name frome city ci, river r

where overlap(ci.shape, buffer(r.shape,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