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二同步练习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8 11:09: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前言

地理在文科中属于较为理科的科目,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同时也需要刻苦的死记硬背。 所以合适的学习课件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2.3 海底地形的形成

一、选择题

1.海底岩石年龄最古老的地方是( ) A.海沟 B.岛弧 C.海岭(洋中脊) D.海盆

解析:选A。地幔物质从海岭处涌出,冷却形成洋壳。新洋壳推动旧洋壳向大陆方向运动。当遇到大陆地壳时,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熔化消亡,俯冲处形成海沟。 2.地幔物质的涌出处在( ) A.海沟 B.洋中脊 C.洋盆 D.岛弧

解析:选B。地幔物质对流上升顶托形成洋中脊,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不对称分布

B.海岭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处且最不稳定 C.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D.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年轻

解析:选C。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对称分布状态。海岭处于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交界处。 4.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红海位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共同张裂处

解析:选C。红海位于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之间,非洲大陆处在非洲板块上,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5.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 ) A.裂谷 B.海沟 C.洋中脊 D.岛弧链

解析:选A。各大板块交界处因移动的方向不同而分为生长边界(海岭 、断层)和消亡边界(海沟、地缝合线)。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

- 1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7.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 A.L>N B.LK D.M>N

解析:第6题,首先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第7题,可以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L和N为正在向两侧扩张的海岭,M和K为板块碰撞处的海沟。海岭处的岩石年龄无法判断哪处老,哪处年轻,因为岩浆的涌出时间无法确定。根据海底扩张学说知识,距海岭愈近年龄愈轻,距海岭愈远年龄愈老的规律,可判断M >N。 答案:6.A 7.D

8.有关海底地形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坡、大陆架、洋盆和洋中脊 B.岛弧和海沟分布于洋盆中

C.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 D.岛弧与海沟是独立的

解析:选C。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岛弧和海沟分布于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岛弧的边缘往往与海沟相连。 二、综合题

9.读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甲、乙两地的海底地形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甲乙两类地形的成因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等深线的判读能力。利用等深线的分布特征可判断出甲处比两侧深且密集狭长,应为海沟,乙处比两侧浅且密集狭长,应为海岭。 答案:(1)海沟 海岭(或大洋中脊)

(2)甲是板块碰撞形成的,乙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10.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洋底发生地震,诱发了巨大的海啸,沿岸多个国家受到袭击,造成十多万人员的伤亡。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中的地震信息,在图上用实线绘出印度洋地区的板块边界,并注上各个板块名称。 (2)为什么破坏性地震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地区北部?

- 2 -

答案:(1)略。

(2)印度洋北部地区,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属于消亡边界,地壳很不稳定。

后序: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高中功课众多,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习效率,准确把握地理知识,就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文以高中地理学科为主,对地理学习的方法以及技巧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借鉴。

1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技巧,通过预习我们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大概把握,了解主要内容以及知识难点,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重点关注。预习的方法较多,通常情况下只要把握一种就可以达到预期目的,下面就预习方法进行简单介绍。(1)目的预习法。所谓目的预习法主要是指在预习前要设定一定目的,这是一种相对比较详细的预习方法,通常情况下可以把握这几个要点,通过预习把握该节知识的主旨,意义、作用、目的、问题、核心、技巧、运用。简单来讲就是该文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又该怎么样对待。这样不仅能够达到预习的目的,还能够通过预习自行把握知识,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基本就能够牢记。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分区这一章节中,首先可以看下整章目录,中国在地理分区方面主要分为五个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因此,在预习前要先确定预习目标,本章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划分,又该怎么去区分各个区域等。(2)问题预习法。问题预习法主要是一种比较快速的预习方法,在高中学习中,我们的学习时间往往比较紧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