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 ,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56: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反思

范亭中学高一语文 郭振凤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在了解新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明白 现实场景与历史回顾是如何做到有机融合及其作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从学习效果看,总体比较理想,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作如下反思: 一、反思教学设计。

课堂设计需要巧思,有时候也需要把握时机。学习了《荆轲刺秦王》一文后,正好导学案要求以秦国新闻官的身份写一篇新闻报道《秦王遇刺》,我意识到这是一道很好的练习题,可以和四单元的新闻结合起来学习,于是认真地布置了作业。之后进行了批改,总结了写作得失,把它作为第四单元《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了同学们写作的的新闻。同学们有了自己写作的体验,对于新闻的特点、新闻的要素、新闻的结构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就轻松自如了。我自认为这个环节是这节公开课最精彩的地方。之后的第二个环节导课与提示很自然的强调了新闻的相关知识,第三、四环节学生们通过合作与探讨,解决了标题含义、新闻材料、四个场景等重难点问题,期间穿插了老师的点拨与评价。第五环节对课堂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适当拓展,课堂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 二、反思教学过程。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这节课,学生的合作探讨是重点,预先设计的问题既紧扣重难点,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但学生对于背景材料的理解和筛选还是不够顺利,讨论探讨不够深入。与同学们一天录播六节课有关,10月26号,六个老师集中选择1806班进行公开课录播,到上语文课已是下午第八节课了,疲惫的学生们思维迟滞了,当然主要是我没有预判到这种情况,所以课堂气氛略显沉闷,这是我课堂的软肋,今后要多多改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体上教学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也落实了我校十选五的教学环节。 三、反思新课改教学方式。

新课改主要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作为公开课,我必须在这方面体现的更充分。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加深对香港历史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自己写新闻报道,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新闻相关知识,尤为宝贵。授课过程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讨论,尤其是第三环节相互讨论共同解答,由于受公开课完整性的限制加上学生有许多老师在场不敢大胆发言的情况下,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自由、大胆的讨论。虽然其过程贯穿了不少合作、探究,但学生的表现及效果并没有平常课理想。为此,以后每堂课都应加强这方面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问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总结出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经常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