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运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3 10:27: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新艺术运动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欧美国家的一场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它的发生与发展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1870年普法战争后,欧洲社会有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稳定,科学技术水平迅猛提高。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对新的艺术形式的需求;科技的进步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新型材料,艺术家、设计师们热衷于在新材料、新结构的应用中探索艺术的新形势。这一切为新艺术运动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法国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 现代设计的肇始时期——“新艺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拉斯金、莫里斯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倡导下,提出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追求自然纹样的装饰动机,使一切重视设计、改良设计的实践和探索运动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运动打破了矫饰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艺术家、设计家在彷徨之余,面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继续进行探索。探索的结果导致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成为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一次内容广泛的设计运动。学术界一般称这次运动为“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艺术领域介绍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持续至1910年前后,历史约20年。

在1900年巴黎国际博览会期间达到高潮的新艺术运动,设计到广泛的艺术领域,如建筑、家具、陶瓷、玻璃器皿、染织品首饰、服装、书籍装帧、插图、海报等设计,甚至在雕塑、绘画等纯艺术领域也可见其影响。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法国 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新艺术运动的名字源于萨穆尔?宾在巴黎开设的一间名为“新艺术之家”的商店,他在那里陈列的都是按这种风格所设计的产品。此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 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在巴黎和南锡,不仅出现了三个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而且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家。新艺术之家由萨穆尔宾于1895年在巴黎普罗旺斯路22号开设称为新艺术之家的工作室与设计事务所而得名:“现代之家”由朱利斯迈耶一格拉斐于1898年在巴黎开设称为“现代之家”的设计事务所和展览中心而得名。而“六人集团”则成立于1898年,是由六个设计家组成的松散设计团体。在这三个组织及周围有名的设计师还有爱米勒?加雷(1846—1904)、路易?马若雷尔(1859—1926)、勒内?拉里克(1860~1945)、欧仁?格拉塞(1841—1917)、土鲁斯?劳特累克(1864~1901)皮埃尔?波那尔(1867—1947)和埃克多?基马(1867—1942)

1889年由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设计的艾菲尔铁

法国新艺术运动画家 爱德华·蒙克代表作《呐喊》 塔堪称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经典设计作品。这一纪念碑

“新艺术”运动的建筑法国设计大师 性质的建筑座落于塞纳河畔,是法国政府为了显示法国革

赫克多.基玛德在1900年到1904年期 命以来的成就而建造的。在700多个设计方案中,艾菲尔

间设计的巴黎地铁入口,采用金属铸 大胆采用金属构造设计的方案一举中标。塔高328米,由

造技术和强烈的“新艺术”运动风格, 4根与地面成75度角的巨大支撑足支持着高耸入云的塔

这些入口都有很典雅的特点,金属结 体,成抛物线形跃上蓝天。全塔共用巨型梁架1500多根、

构模仿植物的枝干,玻璃棚顶模仿海 铆钉250万颗,总重量达8000吨,这一建筑象征现代科

贝,是典型的巴黎“新艺术”代表作。 学文明和机械威力,预示着纲铁时代和新设计时代的来

法国新艺术风格临。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先锋派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仅次于法国。主要的设计组织有1884年成立的“二十人小组”和后来由它改名的自由美学社。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维克多?霍塔(1867—1947)和享利?凡德?威尔德(1863-1957)。

享利?凡德?威尔德堪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叶比利时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建筑家。他对于机械的肯定,对设计原则的理论,以及他的设计实践,都使他成为现代设计史上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于1906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成为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初期中心,日后又成为世界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威尔德在比利时期间,一方面从事“新艺术”风格的家具、室内、染织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另一方面,作为“二十人小组”和“自由美学社”

1

的主要领导者,领导比利时的新艺术设计运动。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比利时设计史上被称为先锋派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1881年,由奥克塔?毛斯创办民主色彩浓厚的艺术刊物《现代艺术》,宣传新艺术思想。在他的组织下,一批有志于艺术与设计改革的青年在1884年组成了一个前卫小组二十人小组,他们通过举办一系列艺术展览,展示当时欧洲最前卫的艺术作品,使比利时人了解当时前卫艺术发展的状况,接触现代艺术思想。二十人小组推威尔德为他们的领袖,从189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设计沙龙展示各种各样的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1894年,这个小组改名为“自由美学社”。就个人的设计而言,威尔德的设计大量采用曲线,特别是花草枝蔓,纠缠不清地组成复杂的图案。这在他们平面设计和纺织品纹样设计上反映得最为充分,抽象线条形状的运用形成了维尔德独特的形式语言,刀叉餐具、珠宝、烛架、茶壶和其他实用物品的设计都传达了他那新艺术风格的强烈节奏。他能超越对自然的直接模仿去发掘生动和抽象的线条,认为这样的线条才是自然的本质。“线条是力量”当成为“新”的装饰的基础。他于1899年设计的烛架,可以看作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它巧妙地阐述了设计师有关线条的理论,成功的将树枝线条的节奏转化为抽象排列的曲线。

亨利.凡德.威尔德1902年设计的咖啡壶 比利时设计家维克多.霍塔设计的“霍塔旅馆”内部

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

代表人物: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最重要代表。他作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师和设计家,他出身卑微,是一名普通手艺铜匠的儿子。其设计灵感大量来自他广泛阅读的书籍。早期具有强烈的阿拉伯摩尔风格特征,也就是其设计生涯的“阿拉伯摩尔风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的设计不单纯复古而是采用折衷处理,把各种材料混合利用。属于这种风格的典型设计是建于1883——1888年间,位于巴塞罗那卡罗林区的文森公寓。这个设计的墙面大量采用釉面瓷砖作镶嵌装饰处理。高蒂从中年开始,在他的设计中,糅合了哥特式风格的特征,并将新艺术运动的有机形态、曲线风格发展到极致,同时又赋予其一种神秘的、传奇的隐喻色彩,在其看似漫不经心的设计中表达出复杂的感情。高蒂最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是巴特洛公寓,该公寓房屋的外形象征海洋的海生动物的细节。整个大楼一眼望去就让人感到充满了革新味。

西班牙设计家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巴特罗公寓 高迪 1905年 米拉公寓 英国的新艺术运动

作为一种设计运动,英国的新艺术设计活动主要限于苏格兰。因此它在英国的影响远远不及“工艺美术运动”。在这场影响有限的设计运动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的是格拉斯哥四人团:查尔斯?雷尼?麦金托希(1868—1928)、赫伯特?麦克内尔(1868—1953)、马格蕾特?麦克唐纳(1865—1933)、法朗西丝?麦克唐纳(1874—1921)。在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他们在建筑、室内、家具、玻璃和金属器皿等的设计方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苏格兰新艺术表现,即柔软的曲线和坚硬高雅的竖线交替运动的新表现,亦即设计史界所习称的“直线风格”。

麦金托什设计的格拉斯哥美术学院 马金托什的家具设计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青年风格派

德国的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来称谓的,艺术家、建筑家以《青年》杂志为中心,希望通过手工艺的传统恢复来挽救颓败的当代设计,思想上也受拉斯金等人的影响。初始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色彩,但于1897年后逐渐摆脱以曲线装饰为中心的法国等新艺术运动主流,开始和格拉斯哥四人相似的探索,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和直线的运用上找寻新的形式发展方向。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是贝伦斯,他是德国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早期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也有类似于分离派的探索。他以慕尼黑为中心进行设计试验,其功能主义和采用简单几何形状的倾向都表明他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新艺术风格,朝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方向发展。对米斯?凡德罗和科布西耶等人影响巨大。代表作有德国电器集团的厂房建筑(现代主义幕墙式建筑的最早模式)。彼得.贝伦斯为AEG设计的电风扇, 彼得 .贝伦斯铜电水壶最早的功能主义工业产品之一 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

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是由维也纳分离派发起的。这是一个由一群先锋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最初称为“奥地利美术协会”。因为他们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主要代表人物有:建筑家奥托?瓦格纳(1841—1918)、约瑟夫?霍夫曼(1970—1956)、

2

约瑟夫?奥尔布里希(1867—1908)、科罗曼?莫塞(1868—1918)和画家居斯塔夫?克里姆特等。

分离派展览大楼 欧尔布里希

斯托克列宫 霍夫曼

新艺术运动是一座桥梁,藉由这座桥梁,欧洲从古典走向了现代。这场运动的实践涉及了艺术与设计的多个领域,在当时的影响就遍及欧洲各国。它的社会基础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飞跃,使整个欧洲沉浸在一种乐观的情绪之中,尽管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当时留下的各种关于工业革命的负面言论,但是这些言论的背后都是对于人类所掌握的能力的巨大自信,人们对现状不满,但对于改变现状的能力毫不怀疑。新艺术运动之名甫一出现,即传播开来,这一现象本身也能说明问题。“新艺术”只是一个商人开设的一家小店的名字,却在艺术史上留下如此浓重的一笔,同“印象派”得自戏谑的评论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个名称把众多的人物及其实践都笼罩其中,他们之间是如此的不同,各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但我们仍然认可这样的标签,这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答案可能就在新艺术的“新”字上,这个新字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最近,欧洲各国都在进行“新艺术运动百年”的纪念活动,再次把人们的眼光集中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这个时间段上。在中国,人们对于新艺术运动也不陌生,此时旧话重提的意义并不在于纪念,而是这场运动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某种程度上看,今天的中国在艺术与设计方面面临百年前欧洲各国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最新的艺术与设计,我们可以模仿他们,复制他们,甚至可以用同样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类似的作品,但是我们永远摆脱不掉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何以言新?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拥有了独立的国家主权 ;近二十多年的平稳环境和经济建设,使我们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中国的艺术与设计正是伴随着经济起飞而繁荣的。繁荣对应的往往是数量的概念,不可否认的是,许多艺术家与设计师对我们的现状并不满意,甚至焦虑。放眼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日常环境,我们建起了玻璃高楼,硕大的立交桥成为影视镜头的常用题材,我们也可以很酷地只用几何形体来说话,但更多的是我们混乱的意识形态所造成的物质碎片,我们正在复制这个世界上所有出现过的好东西,但惟独没有属于我们、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正创造物。繁荣反映了我们的能力和速度,却无法赋予我们真正的荣耀——我们企图占有,却不思创造。这样的困境在百年前的欧洲同样存在,他们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桥,从而走出困境,走向新的未来。或许我们可以回顾这段建桥的历史,找到我们的出路,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中国谈论新艺术运动的意义之所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