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12: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不偏转,乙只发生一次偏转 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 据图分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所以刺激A时,A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
【答案】 B
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 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项错误。
【答案】 B
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项正确。
【答案】 C
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 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 B
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bc B.bc C.bcde D.cde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根据突触的模式图可知,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左向右,故C正确。
【答案】 C
6.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刺激b,引起效应器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根据神经节可知,e是感受器,d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由于b是传出神经,故刺激b时产生的兴奋能传至效应器,效应器能收缩,但不属于反射,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处传递依靠神经递质,电信号传导的速度比化学信号传递的速度快,C错误;Ⅱ是突触后膜,信号在突触后膜处的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故D错误。
【答案】 A
7.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解析】 ③上具有脊神经节(即③上的“黑点”),据此可判断③为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相连的①是感受器,A项正确;甲图的⑥为神经中枢,其中含有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项正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内正外负,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两侧的膜电位表现是内负外正,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b为兴奋部位,C项错误;在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的移动,
2
形成局部电流,D项正确。
【答案】 C
8.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
【解析】 静息状态时K通透性增大,K外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故A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
+
抑制,故B正确;神经纤维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故C正确;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正确。
【答案】 A
9.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只发生1次偏转
【解析】 据图可知,刺激肌肉产生的兴奋可以由大脑传至电流表,导致电流表的两极先后兴奋,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A正确;刺激M导致肌肉收缩,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故B正确;兴奋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故C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N点时,电流表的两极只发生一次电位变化,即电流表偏转1次,故D正确。
【答案】 C
10.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
B.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D.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解析】 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神经元细胞膜+
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B错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抑制下一神经元,C正确;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错误。
【答案】 C
11.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 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 处给予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 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 处测到电位变化,c 处未测到电位变化
【解析】 b处给以适宜刺激,兴奋可以传至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没有经过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