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6:32: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C.“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被封为“太傅”。
D.“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
D [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
1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而农历的每月十六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B.“车裂”,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
C.“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D.古代以水南、山北为“阳”,以水北、山南为“阴”。 D [古代以水北、山南为“阳”,以水南、山北为“阴”。] 1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的纪时法比较特殊,如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C [“‘人定’在‘黄昏’之前”错,应该是“‘人定’在‘黄昏’之后”。] 1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月兔”,借指月亮。古代神话中称月中有兔,故称月亮为“月兔”。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C.“惠存”是敬辞,指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D.“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谨庠序之教。”
5
B [“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 1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B.“樽”,指酒杯。如李白《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 C.“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 得和眉毛一样高,以示尊敬,故后世常用本词表示夫妻相敬。其中“案”指书案。
D.“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C [“案”并不指书案,而是指端饭的托盘。]
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服”,指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如“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 B.“道”,唐代时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
C.“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D.“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D [“师生”错,在“五常”中没有师生关系,应改为“朋友”。] 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旧时这一天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B.“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恭敬。如《论语·微子》中:“子路拱而立。”
C.“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这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类,此类纪日法还有朔、望、既望等。
D.“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C [“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错,应改为“指的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6
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
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C [“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