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思卡尔智能车光电组技术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20:27: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3.4液晶屏

液晶屏相对于数码来说具有显示内容直观,可显示图像和汉字的优点。在车身添加液晶屏模块可以使调试更加方便,因此本次车身上我们添加了液晶屏模块。由于模块是直接购买的成品。所以电路在这里不做介绍了。

3.5 小结

硬件电路是模型汽车系统的必备部分。只有稳定的硬件电路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控制。为此,我们在设计电路之时,考虑了很多问题,采用了模拟部分与数字部分隔离等措施。我们的硬件电路的设计思想是在保证正确检测信号的前提下,尽可能精简电路。

第四章 智能汽车控制软件设计

第四章 智能汽车控制软件设计

主程序流程图:

图4.1 程序流程图

4.1线性CCD传感器路径精确识别技术

在本届大赛中,光电组的规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由传统的四轮小车变成了两轮直立车 ,而且对于光电传感器也做出了新的要求,不允许使用传统的激光头传感器,而要求选择使用线性CCD以及LED作为新一代的光电车的传感器,但由于LED的前瞻距离十分有限,所以线性CCD自然成为了较好的方案选择。

13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4.1.1路径识别状态分析

在使用CCD进行赛道识别,传统的传感器搜索跳变沿算法可取之处不是很大,不过不缺乏借鉴之处。

图 4.2 CCD传感器返回值波形图

对于我们的模型车,CCD在赛道上可能的状态有:在普通的赛道处、在起点处、在十字交叉线处、小S虚线处、路障处。由于传感器的改变以及规则的变更,使得今年对于赛道识别的工作量变得更加复杂,难度大大增加,情况也显得错综复杂,矛盾点层出不穷。

我们的小车仅采用一路CCD对赛道信息进行识别,一个CCD包含128个像素点,但这128个点并不是所有的点都能够被准确获取灰度值,我们选择采用左右各48个像素点来对赛道信息进行采集。这些像素点中每个点的灰度值理论上都有0到255这28种状态(实际上我们只能取到不到50的返回值),我们分别把左右各48个像素点记为left 16~63和right 64~111。

在直道时,两侧都会检测到赛道边沿,且大体处于中间位置,左右较对称;在小弯道时,两侧都会检测到赛道边沿,但会有小幅地左右摆动;在其它弯道时,会出现左右侧跳变沿出赛道的状况,这时主要依靠一侧CCD进行巡线;在十字的时候,回旋全白的时候,在传感器稳定的前提下,能出现全白的也只会在十字的时候出现,当然小S虚线位置也不排除会有全白的情况发生,虽说黑白线时左右对称的,但是黑白条的长度固定十公分,内侧长度远不及外侧长度,无可避免的会多次出现单侧全白的情况;终点

第四章 智能汽车控制软件设计

线依靠CCD返回值具有驼峰形状的赛道信息返回值来测得。

4.1.2 线性CCD传感器路径识别算法

路径识别算法是我们使用的是由CCD中心向两侧搜索提取跳变沿的算法,通过提取到的两侧跳变沿相加除二来得到小车转向需要的转向值。具体算法介绍如下:

(1)通过CCD返回的像素值,利用17阈值来找到跳变沿,计算black_center;

(2)当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相应的传感器返回中线值。

(3)对于直立车来说,在控制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双电机差速转向问题,还要考虑直立与速控问题,这三个重要的量都是在两个车轮上完成,复杂度极高,我们采用线性相加的方式将其拟合在一起,并对其上下限做出限制,当超出这个限制时,强制到限制的最大值处。

4.2弯道的处理

4.2.1弯道策略分析

其中,切弯路径主要决定了车辆是选择内道过弯还是外道过弯。切内道,路经最短,但是如果地面附着系数过小会导致车辆出现侧滑的不稳定行驶状态,原因是切内道时,曲率半径过小,同时速度又很快,所以模型车需要的向心力会很大,而赛道本身是平面结构,向心力将全部由地面的摩擦力提供,因此赛道表面的附着系数将对赛车的运行状态有很大影响。切外道,路径会略长,但是有更多的调整机会,同时曲率半径的增加会使得模型车可以拥有更高的过弯速度。

15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技术报告

4.3 对速度的闭环控制

图4.9 PID控制工作原理

PID控制策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并且易于实现。其缺点在于控制器的参数整定相当繁琐,需要很强的工程经验。相对于其他的控制方式,在成熟性和可操作性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最后我们选择了PID的控制方式。

在小车跑动中,因为不需要考虑小车之前走过的路线,所以,我们舍弃了I控制,将小车舵机的PID控制简化成PD控制。本方案中通过双电机的差速控制采用位置式的PD控制,速度闭环控制采用了增量式PID控制。在本方案中,使用试凑法来确定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

试凑法是通过闭环试验,观察系统响应曲线,根据各控制参数对系统响应的大致影响,反复试凑参数,以达到满意的响应,最后确定PID控制参数。试凑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控制理论中已获得如下定性知识:

比例调节(P)作用:是按比例反应系统的偏差,系统一旦出现了偏差,比例调节立即产生调节作用用以减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调节,减少误差,但是过大的比例,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积分调节(I)作用:是使系统消除稳态误差,提高无差度。因为有误差,积分调节就进行,直至无差,积分调节停止,积分调节输出一常值。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与积分时间常数Ti,Ti越小,积分作用就越强。反之Ti大则积分作用弱,加入积分调节可使系统稳定性下降,动态响应变慢。积分作用常与另两种调节规律结合,组成PI调节器或PID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