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24: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蔡春红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01期

信息技术普遍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服务课堂教学及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解决教学知识难点,丰富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影响因素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小学课堂教学提供建议。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居于核心地位对传统教学影响极大,转变了原有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教学前线教师深深感受到传统教学手段已经过时,信息技术必将成为课堂教学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改革理念深刻影响所有教育工作者,采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别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考虑小学阶段学生实际及数学学科特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丰富而生动,极具层次性和立体感,变抽象数学概念为生动的图像,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教经验,按照当前新课程理论,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况

调查小学听课情况发现,教师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教学失误多有发生,教学质量低,缺少教学能力及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上随意操作、说话,教学用语及提问方式不当。教师仅仅通过广播的形式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讲述知识点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信息课程少,实践课程操作常常脱欠。因为教师有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尽可能多地把教材内容演示给学生,教学课堂一节课下来,仅仅教师演示时间就占了一大半,学生从教师演示中仅知道其中几个步骤,一旦遇到困难,不知如何处理,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差[1]。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

一些信息技术教师未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备课马马虎虎,没有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演示中多给学生介绍注意事项,因为多是教师演示,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生从教师的演示中只能记住其中几个步骤,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持有无所谓的态度,投入学科教学精力实在太少。此外,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评价未引起充分认识。上述原因导致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差,课程教学仅是流于表面。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求知欲,而求知欲则会激发兴趣,这是人类学习的自然规律,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尤为关键,因此,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点所在。仅从这点来看,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促使教学资源更丰富,图形结合,绘声绘色,具体形象地呈现,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深深吸引了学生,给学生带来多感官体验,极大被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学习欲望强烈[2]。对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信息教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大量的抽线知识、概念得以具体表现,尤其是图形和几何教学,空间表达无法完全依靠语言和黑板,数学教学利用该技术变立体的空间形象可感。数学课堂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益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不竭动力,让生硬、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有趣 ,学生更容易接受。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得该阶段学生思想在具体和抽象上存有矛盾。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极好地衔接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因为信息技术形象、具体、绘声绘色、动静相容,为此,合适采用,便可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调动学生各感官的协同配合,帮助教师将问题讲解透彻,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继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解决了难点,突破了重点。如:教学中对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掌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中,圆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而言,推导过程划分等份越多,拼接图形和长方形越接近,理解起来更加困难。教学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的演示动态呈现了圆划分过程,首先将圆划分成四份,以不同的颜色表示,拼接之后和圆不相像;接着把圆分成八份,拼接图形接近长方形;接着再划分成更多的分数,十六份、三十二份等,让学生做比较,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划分分数越多,拼接图形越趋近长方形。基于此,动态演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圆半径、半周长和拼接图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变静为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圆变成长方形有了深刻的认识。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学习轻松自如。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探究过程,形成空间观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情况,学生无法体验空间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学生视觉感知被充分挖掘,形成了良好的空间概念。如:当学生学完了空间立体图像的体积后,自己给学生出了如下一道题:已知长方形的长6cm、宽2cm,以长方形一边为转轴,旋转一圈,求旋转图像的体积?如果学生只是想象,或者用一张纸手动旋转,很难猜想学生会知道纸张旋转一周得到怎样的图形,更不可能求解旋转体体积,然而,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将能以课件的形式展现长方体旋转动态过程,学生就能十分清晰地了解图型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像-立体图形,也即圆柱体,借助演示,形象地找出长方形长、宽和圆柱体底边长、高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演示下,学生具备了空间概念,也获得另外一种旋转体积的方法,一些同学想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旋转体将是三棱锥”。信息技术应用,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此外,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空间思维观念。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整合数学教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处理教材,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以网页或者课件的形式发送到学生桌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借助网络课程资源,以个性化结合协作式进行学习。学生结合知识结构,挑选符自己知识水平的学习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式、内容。教学颠覆了“齐步走”的教学模式,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电子举手的形式向教师发起提问,抑或借助网络聊天向教师发起提问,学生之间没有空间的界限,以分组的形式开展逻辑探讨,促使课堂;练习朝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实现了多方网络交流,摆脱了教材的限制,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多次探索及自主学习,学生思维极大拓展,燃起了创造性火化,积极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学习过程及效果进一步优化。

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过程,也是理念。不仅重视知识的教育,更提倡智慧的教育。总而言之,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在时间及空间范围内更好地服务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要认真发掘信息课堂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多层面能力,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信息技术时代是发展必然,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使信息技术和小学课堂教学相互促进,健康发展[3]。让我们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沟通、对话、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主动发现及探究问题的机会,整合教学学科和信息技术,朝向多向性、高质性发展,切实实现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偃师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