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13号线嘉灵区间1#斜井正线马头门地表注浆加固方案20160424(1)- 副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6:06: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二工区 嘉灵区间1#斜井正线马头门地表注浆加固方案

1 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

本方案主要适用于青岛地铁13号线嘉年华~灵山卫区间隧道地表注浆加固工程,隧道拱顶埋深10~16m,隧道上覆或穿越含有粘性土粗砾砂的第四系表土层与破碎的强风化凝灰岩地层,隧道内初支渗水较为严重,开挖掌子面难以自稳。通过实施地表注浆,加固区间隧道拱顶区域并减少隧道涌水量,确保隧道围岩稳定,保证隧道开挖安全。

1.2场地工程地质

1#斜井正线马头门地表注浆加固施工区域第四系地质情况描述如下。 (1)填土层(Q4ml)

第①1层杂填土:黄褐色,稍湿,松散~稍密,填土成分杂乱、不均,主要由大量混凝土块、碎砖块和黏性土、砂等组成,块石粒径最大约30cm。

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地表,揭露层厚:1.00~11.4m,层底标高:-5.55~3.96m。野外共进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1m/5孔,动探击数1~38击/10cm。

(2)全新统海相沼泽化层(Q4mh)

第④层含淤泥中、粗砂:黄褐色~灰黑色,分选一般,约含15%左右的淤泥质,有腥味,可见少量贝壳,松散~中密,潮湿~饱和。

该层广泛分布于填土层下部,局部缺失,揭露层厚:0.50~6.10m,层底标高:-3.50~0.79m。

第⑥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灰黑色,有腥臭味,可见少量贝壳,含少量砂,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可塑~软塑,局部流塑。

该层连续分布于海相层底部,揭露层厚:0.80~3.00m,层底标高:-4.95~1.10m。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第?层粉质黏土:黄褐色,含少量砂砾和铁锰结核,韧性高,干强度高,切面光滑。可塑为主。

该层在场地内仅个别钻孔有揭露,揭露层厚:0.70~1.00m,层底标高:-4.36~-2.33m。 第?层含黏性土粗砾砂: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级配良好,磨圆一般,分选一般,含有10%~20%黏性土,局部黏性土含量较高。潮湿~饱和,中密~密实。

该层10个孔分布,揭露层厚:0.70~2.10m,层底标高:-4.94~-3.11m。

1

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二工区 嘉灵区间1#斜井正线马头门地表注浆加固方案

图1 1#斜井正线地质纵断面图

2 总体施工部署

根据隧道区域地质资料及注浆加固需求,地表注浆加固范围左右边界为隧道轮廓线以外2m,注浆范围上边界为拱顶以上3m,注浆范围下边界为隧道拱顶轮廓线,隧道两侧区域注浆范围下边界为拱顶以下1.5m,若强风化岩层下边界处于拱顶以下,则注浆加固范围下边界调整为强风化岩层下边界。

钻孔方式采用地表垂直钻孔,采用两序钻孔布置,第I序钻孔为正常注浆孔,第II序钻孔为检查及补充注浆孔。I序钻孔孔间距为2m,II序钻孔内插I序钻孔,注浆范围为加固范围上边界以下区域。施工过程中先对第I序钻孔进行注浆,第I序钻孔注浆结束后,对注浆薄弱区域选择部分II序钻孔进行注浆效果检查并对注浆效果较差的区域进行补充注浆。

2

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二工区 嘉灵区间1#斜井正线马头门地表注浆加固方案

3 资源配置

3.1组织结构

3.2施工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配置表 职务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质检员 技术员 实验员 后勤 钻机操作工 制浆、注浆工人 姓名 张庆松 刘人太 白继文 张连震 张兵 李卫 张世杰 18人 36人 备注 项目统筹 制定方案,技术交底 安全监督 质量检查、控制 现场值班,记录参数 现场试验 后勤保障 钻机操作 地表注浆 在施工中各人员应各司其职,认真负责,相互协作,互相监督。钻孔人员必须作好现场钻孔记录,取得第一手地质资料,以便注浆技术人员根据地质资料及时调整注浆参数。司泵人员应随时注意注浆泵压力变化,值班技术员及时记录并根据揭露底层情况调整施工参数。

3

青岛市红岛-胶南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二工区 嘉灵区间1#斜井正线马头门地表注浆加固方案

3.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设备名称 泥浆泵 双液注浆泵 水泥浆搅拌机 高压注浆管 型号及规格 BW-250 2TGZ-60/210 中航山泉GS700高速搅拌机 20MPa 数量 4台 2台 2台 220m

4 注浆材料及注浆参数

(1)浆液类型

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其配比为W/C=1:1,C:S=1:1~4:1,浆液配比可根据现场注浆过程实时反馈调节;水玻璃模数为2.4-3.4,浓度为(35-40)Be’。

(2)注浆压力与注浆扩散半径

结合青岛地铁类似地层注浆施工经验及其他浅埋隧道注浆工程经验,确定注浆压力0.8~1.2MPa,注浆扩散半径为1~1.2m。

(3)注浆结束标准

以单孔注浆量和注浆压力作为控制指标,采用“量-压”双控注浆结束标准进行注浆控制,具体标准如下:

①当注浆量未达到设计标准但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且维持5min以上,停止注浆; ②当注浆量达到单孔设计注浆量后,若注浆压力未达到设计终压,可通过调整浆液凝胶时间达到设计终压,并停止注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