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专题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8:02: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专题分析

一、选择题

下图是一幅经纬网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④地对应的经纬度正确的是

A. (15°N ,30°W) B. (15°N ,30°E) C. (15°S ,30°W) D. (15°S ,30°E) 2. 关于图中四个点所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点处在西半球温带 B. ④点处在东半球热带

C. ②点北侧为中纬,南侧为低纬 D. ③点南侧为高纬,北侧为中纬

3. 关于图中四个点方位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点位于②点的西南方 B. ②点位于③点的西北方 C. ③点位于④点的东北方 D. ④点位于①点的东南方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示为南半球,则④地纬度位于15°S;④地位于0°经线以西30°,即为30°W。故选C。

2.读图可知,①地经度位于0°经线以东30°,即30°E,位于东半球,①地纬度位于30°S,位于南温带,故①点处在东半球温带,A错误;由上题结论可知,④地位于(15°S ,30°W),则④点处在西半球热带,B错误;②点位于30°S,其北侧为低纬,南侧为中纬,C错误;③点位于60°S,其南侧为高纬,北侧为中纬,D正确。故选D。

3.由(1)题推理可知,图示为南半球,读图可知,①②两地纬度相同,①地位于②地的正东,A错误;②地既位于③地的西侧,又位于③地的北侧,即②点位于③点的西北方,B正确;③地既位于④地的西侧,又位于④地的南侧,即③点位于④点的西南方,C错误;④地既位于①地的西侧,又位于①地的北侧,即④点位于①点的西北方,D错误。故选B。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 甲点的对跖点

A. (5°N ,5°W) B. (5°N ,5°E) C. (5°S ,5°W) D. (5°S ,5°E)

5. 若某船从乙地起航按正西、正南、正东、正北顺序各航行100千米,该船到达的终点位于乙地的

A. 出发地 B. 正南方 C. 正西方 D. 正东方 6. 若一架飞机从丙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丁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 一直向东 B. 先东北再东南 C. 一直向西 D. 先东南再东北 【答案】4. C 5. C 6. D 【解析】

4.甲点的坐标为5°N,175°E。甲点的对跖点(过地心的对称点)与甲点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符号相反;经度和甲点经度互补,但是东西经符号相反,所以甲对跖点的坐标为5°S,5°W。故选C。

5.读图可知,乙地位于(5°N,175°W),纬度相差1°所夹的经线长约为111

第 1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千米,某船从乙地起航先按正西、正南航行100千米,则到达4°N附近,再向正东航行100千米,由于4°N比5°N低,4°N航行100千米所跨经度较5°N所跨经度少,故4°N附近向正东航行100千米不能到达出发点所在的经线上,只能到达出发点所在经线之西,则随后该船向正北航行100千米,到达的终点应位于乙地的正西。故选C。

6.读图可知,丁点位于丙点东方,两者在5°S,位于南半球同一纬线上,最短大圆航线航向为先向东南再向东北。故选D。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中的“地”指的是 A. A点 B. B 点 C. C 点 D. D点

8. 设A、B两地之间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d1和d2,则 A. d1和d2相等 B. d1约为d2的一半

C. d2约为d1的1.5倍 D. d1约为d2的两倍 【答案】7. A 8. C 【解析】

7.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反映的是地球自转,意思是说坐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一天中也运动了八万里,诗中的“地”指的是赤道。图中A地位于赤道上。故选A。

8.A、B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d1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d2,分别是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根据经线上1纬度差代表实际距离约111千米,赤道上1经度差代表实际距离约111千米,北纬60°1经度差实际距离是111×cos60°=55.5千米。那么根据图示d1=111×60,d2=111×?×180,可知d2约为d1的1.5倍,即d2=1.5 d1。故选C。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为我国台湾和海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关于两图的比例尺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比例尺更大,表示更详细 B. 甲图比例尺更大,表示更粗略 C. 乙图比例尺更大,表示更详细 D. 乙图比例尺更小,表示更粗略

10. 若甲图比例尺扩大1倍,图幅面积

A. 扩大到原图的2倍 B. 扩大到原图的4倍 C. 缩小到原图的2倍 D. 缩小到原图的4倍 【答案】9. C 10. B 【解析】

9.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同,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故甲图的范围大,也就是实际面积大,其比例尺小,表示的内容简略,乙图的范围小,也就是实际面积小,其比例尺大,表示的内容详细。故选C。

10.若比例尺扩大到几倍,则地图的长与宽都扩大到几倍,故图幅面积扩大到比例尺扩大几倍的平方倍。则若甲图比例尺扩大1倍,即比例尺扩大到2倍,则图幅面积扩大到原图的4倍。故选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第 2 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 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 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 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 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12. 在图中最适宜处建坝,坝高200米,最有可能搬迁的村落是 A. 甲村 B. 丙村 C. 丁村 D. 戊村 13. 假设甲村的温度为25℃,那么图中最高处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A. 18℃ B. 21℃ C. 29℃ D. 31℃ 【答案】11. B 12. C 13. B 【解析】

11.读图可知,图中①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部位名称为山顶;②地等高线凸向低值,地形部位名称为山脊;③地等高线凸向高值,地形部位名称为山谷;④地多条等高线重合,地形部位名称为陡崖。故选B。

12.图中最适宜建坝处是在甲村上游乙河段经过山口最狭窄处,坝高200米,蓄水位200m,丁村位于水坝上游,地势低于200m,故最有可能搬迁。故选C。 13.读图可知,图中最高处为①地,与甲的高差为600-800m,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每100m,故比甲温度低3.6-4.8℃,温度位于20.2-21.4℃之间。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4.下为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搜集的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1)图中A、B、C、D哪一处最适合修建水库?并简述原因。

(2)在M、N两条河流中,哪一条更适合开展竞速漂流活动?并简述原因。

(3)在甲、乙两城镇中,哪一个更适合建海港?并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条件。 (4)根据图示内容,简要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简要归纳1977~2019年该地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进行的调整,并分析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答案】(1)A处,处在峡谷处,工程量小,节约成本;地势的落差较大,水能丰富;上游为口袋状地形(盆地地形),有较大的库容。

(2)N河,N河等高线较密集,河流有一定的落差,流速较快,而M河的等高线过于稀疏,流速太慢。

(3)甲,原因:①处在海湾中,避风;②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停泊。

(4)①西部主要为丘陵地形,东部沿海主要为平原地形;②西部高,东部低,总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