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0:54: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衣价钱的线段也允许是多样的。教材在这里倡导策略的多样性,不是要求学生一题多解。

(2) 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组建认识结构。

教材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许多变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例题中学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从例题到“想想做做”的变化线索是:“几倍”求和的实际问题“几倍”求相差的实际问题“相差”求和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教材以例题的思想方法为基础,在“变”中有“不变”,在“不变”中有“变”,既突出了解题思路主线,又培养学生灵活面对具体情况的能力。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49~52页着重教学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第53~55页联系实际问题教学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56~57页是一次实践活动。

1、认识24时记时法的教材编写特点。

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时记时法,第二段是讲解24时记时法,第三段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想想做做”密切配合各段的教学。

(1) 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例题先出现摘录的一段电视节目时间,从学生喜欢的“六一剧场”的开始时间切入,让学生讨论“怎么会有14:00呢”,引入了24时记时法。“想想做做”中有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站牌上标注的服务时间、交通标志上的起止时间、火车票上的开车时间、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等等,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

(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教材充分注意到这个难点。

例题接着利用线条上的0~24时教学两种记时法的相互转换。先分别讲了上午8时、中午12时与晚上8时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让学生试着把16:00和18:30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3) 扎实、灵活地安排“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教材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习

惯使用普通记时法,因此第1题先把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转换成24时记时法表示。教材同时注意到学生在许多场合会看到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所以第2~5题着重帮助学生看懂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并练习把这些时间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

2、形象地展开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

这部分教材由易到难,第53页例题的前一半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后一半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求非整点时刻间经过时间的方法: 3、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周末一天的安排》分三段教学。第一段是了解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学习看懂作息时间表;第二段是学生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第三段是学生相互交流各人的安排。

教材要求学生在制作自己的时间表后,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看看各是怎样安排的。特别提出“看了同学的时间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相互启发,使一天的活动内容安排得更丰富、更充实,另一方面让学生相互评价,使一天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六——十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一单元是在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 特征。

2.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的周长算法。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

? ? ?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活动。 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 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

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P58- P60教学长、正方形的特征 P61- P62教学图形周长的意义 P63- P65教学长、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P66- P69单元练习、实践活动 各部分内容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操作中发现 ?交流中总结

?制作中内化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层次,从熟悉的物体上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层次,通过折纸的活动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次,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相互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的概念。

2.周长的意义

?联系实例突出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 ?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意义,突出所有边的长度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为接下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了基础。例题先通过对游泳池边线的观察,明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再让学生用一段绳子沿一片树叶的边围一围,并量出这段绳子的长度,说明量得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结合生活中的两个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试一试”,引导学生借助测量、计算和交流进一步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教学时,要多让学生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以充分感知周长的

含义。可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活动。第一层次,结合对游泳池实物图的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第二层次,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可以先让学生沿树叶的边指一指,明确树叶周长的含义,再讨论测量这片树叶周长的方法。第三层次,通过完成“试一试”,拓宽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并初步学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多边形的周长。所以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围成多边形的几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多边形的周长。

3.周长的计算

?激活已有知识, 促进自主探索。 ?鼓励算法多样, 提高交流质量。 ?指、描、量、算,进一步体验周长。 ?推导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例题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背景,提出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并联系生活经验说说篮球场周长的含义,弄清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愿望。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已有认识尝试列式计算。在指导学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再通过组织交流明确方法。总之,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算法不能灌输,也不要急于优化,更不要揭示它们的周长公式,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并自觉加以完善。

4. 实践活动富有基础性、操作性、开放性和合作性。

《周长是多少》这次实践活动的五个内容都是围绕周长的含义与计算设计的,这些内容中既有长方形、正方形,又不局限于这两种图形。分别让学生围、搭、拼、量、算、估,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线围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搭、用小正方形拼自己想的图形,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益。“量一量”要求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教材通过“你量了哪几条边?是怎样算的”启发学生寻找比较简单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内容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补。

第七单元 乘法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万以内数的已有认识,二是对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