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科学理解和把握数学新课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16: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科学理解和把握数学新课标

有效教学是指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教学都是教师永恒的共同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数学魂、数学味,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着重引导学生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掌握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方法、理解数学思想。《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学教育改革浪潮。

一、按照新课程标准理念,构建理想教学标准。

实施小学数学有效学习的首要问题是认识的提升和观念的转变,即科学把握课改核心,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是实施有效数学教学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去体验数学学习,从学习者的立场来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学会向数学知识提问”、“学会向数学问题解决提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数学教育本身具有严谨性特点,要求数学教师充当教练的角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学应是一种反思与体验性教学。数学教师应当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数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想教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想教学,从而使理想教学与理想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二、科学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有效性。 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在 《重构课堂》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

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这说明,教学的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多种策略,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教无常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尝试各种教学模式,创设出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得到平衡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每一位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综合众多观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企平教授在谈及有效学习时认为,“经验”,它是一个名词,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又是一个动词,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在“有效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中,我们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中位数与众数》一课时,老师设计了“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在招聘公告上写作(课件出示):“某公司招收工作人员若干名,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与本公司联系。”有一位青年去应聘,工作一个月后,工资发下来,一数,怎么,才600元,他就去找公司领导,公司经理拿出了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表。他一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是1000元没错呀,可他还是有上当受骗的

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由于经理和副经理工资很高,所以平均数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600元,应用这个数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员工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可以取其中一个中等收入作为员工的工资水平”……这时,教师顺水推舟提出“中位数与众数”新知识,指出,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量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这个公司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是600元,600元就是该公司员工月工资数据的众数。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数据称为中位数。例如该公司员工月工资从小到大排列,650元正好是中间的数,这个数就是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二)以活动为主线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形式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为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际教学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能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开展深层的思维活动。”它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这里提出以“四无”为衡量、判断是否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环境标准,即童言无忌—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意见;童心无畏——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一种安全感;童真无邪学生发表自己真情实感,不必人云亦云;童爱无限一一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好,分享着学习成功的喜悦。

2.在课堂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探究式的课堂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讨论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没有局限于课本上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操作,求出梯形的面积,结果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用两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