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7:44: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

1

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当地多山,交通是一个难题,当地人就在水路上做文章,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化,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今天同样值得借鉴。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赓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201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2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文化遗产应予保护、利用、传承,因为它来自民间,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B.非遗的“形”会从生产劳动中退出,其“神”却不会消亡,因其深藏于文化根脉。

C.有些非遗技艺不适应此时代却没有消亡,重要原因是后代匠人守住了手艺的初心。

D.古代建阳人为了传播文化,发展中华文明,因地制宜,不断求新,做强了印刷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提出论点,尾段与之呼应,都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性质,突出了传承它的意义。

B.第二段强调文化遗产的“魂”不能丢掉,照应了本段首句,引出了第三段的例子。

C.文中四川竹簧艺术传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非遗技术传承至今的原因“工匠精神”。

D.第四段以建阳雕版印刷业走向辉煌的事例,论证了文化遗产中又一种精神“创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