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40: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1

学 业 达 标

一、选择题

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B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解析】 依据所学,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反映出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所以应选B。

2.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解析】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力,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3.(2017·石家庄)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 )

A.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 B.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 D.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

【解析】 根据材料中“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得出当时分封的主要诸侯服从周天子的统治,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并未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且材料中并非只是强调血缘关系,故B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实行的仍是贵族政治,并不是向帝国结构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封制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并不是扩张中原文化,故D项错误。

4.《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 )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C.消除诸子矛盾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D.实现长治久安

【解析】 从题中材料“立嫡子,不使……疑……争……乱”即可准确选出。D项是由得民心与否决定的。

5.《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C )

A.分封制的形成 C.宗法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D.封建家长的喜好

【解析】 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原因是贾宝玉为正室所生,贾环为妾室所生,这明显受到了重视嫡长子的宗法制的影响。 6.(2017·湖南六校联盟)“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B )

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材料“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说明了宗法观念的家谱在联系家族亲情的纽带的重要作用,故排除A、C、D三项,选B。

二、非选择题

7.(2017·山西康杰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2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1)指分封制。

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积极作用: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第二小问,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知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直接概括即可,应侧重于国家的统治方面。

素 能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7新课标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故选A项;周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是在秦朝建立以后,排除B项;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是郡县制,排除C项;贵族世袭特权早在夏朝就已经建立,排除D项。

2.(2017·沈阳铁路实验中学月考)周人封建制度的本意,是为了军事与政治的目的,颇不必用经济发展的理论当作历史演化过程中必经的一环。这表明( B )

A.西周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B.周人封建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实行封建制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