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2:03: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
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几点思考——《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不必严格地按照标准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理论的讲法,追溯到古希腊的色诺芬。只需以人们公认的1776年为里程碑,亚当?斯密发表他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开始了出离哲学的第一步,而到1998年阿玛蒂亚?森为另一标志,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又开始了向哲学复归的进程(其实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系也一直未断,不过不同时代表现出来的强弱程度有差异罢了)。这200年间经历众多学派、无数论战,其中长期困扰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便是作为立论之基石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主义者与历史主义者的论战持续了几十年,LSE的经济系主任罗宾斯在上世纪早期出版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学的用武之地,罗宾斯把经济学之基础归结为稀缺,没有对理性人作较多论述,他的出发点在于防止让经验因素介入理论经济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基于此,罗宾斯、哈耶克以及广义的奥地利学派在早期数量经济学刚刚起步之时都对之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而承认理性人某种程度可能意味着将心理等经验因素引入,从而可能打乱他们严格的逻辑演绎体系。 偏好公理中蕴含的理性人假设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不必严格地按
照标准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理论的讲法,追溯到古希腊的色诺芬。只需以人们公认的1776年为里程碑,亚当·斯密发表他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开始了出离哲学的第一步,而到1998年阿玛蒂亚·森为另一标志,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又开始了向哲学复归的进程。这200年间经历众多学派、无数论战,其中长期困扰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难题便是作为立论之基石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主义者与历史主义者的论战持续了几十年,LSE的经济系主任罗宾斯在上世纪早期出版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学的用武之地,罗宾斯把经济学之基础归结为稀缺,没有对理性人作较多论述,他的出发点在于防止让经验因素介入理论经济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基于此,罗宾斯、哈耶克以及广义的奥地利学派在早期数量经济学刚刚起步之时都对之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而承认理性人某种程度可能意味着将心理等经验因素引入,从而可能打乱他们严格的逻辑演绎体系。
但显然,理性人的设定对经济学具有充要性。以经典物理学为标竿的经济学从早期就贯穿着对确定性的、完整的体系建构抱有浓厚的兴趣。即至今日欧美三大研究生用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Mas-Colell版、Varian版、Jehle版)中也依然保持着这种倾向,而捍卫理性人假设这一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仍被现代经济学视为第一要务。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从古典走向新古典直到现代经济学的过程中,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价值论的变化。古典经济学以价值论为基础,成熟期古典经济学的教科书必以价值论置于论述的首位,至新古典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客观价值到主观效用的转变,因此,我们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放在首位的不再是价值论部分(甚至于也略去了对价值论的探讨),而是一般以消费者理论为开端。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从现代性的观点看,无论是经济行为主体是消费者还是厂商,归根到底都是作为一个人受某种普适性规律的支配。这个规律,经济学家认为是理性人的行为假设。理性人假设,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来自经济学学科内外的强烈质疑,这里不作过多探讨。只着重从《高微》一书的开篇七条公理分析一下,在一个演绎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中,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如何蕴含其中的。
首先是完备性。消费者面临X集中的两个选择x1与x2,要么x1≥x2,要么x2≥x1。完备性公理的潜台词是,消费者必须具备区分、判断和评价能力,能够对不同的消费计划进行比较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其次是传递性。对属于X集的任意三元素x1、x2、x3,若x1≥x2且x2≥x3,则x1≥x3。传递性公理暗示我们:消费者的选择具有前后一致性。这一公理存在争议,因为不完全与某些人的某些消费行为相符——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行为也是很普遍的,故而在消费者问题一章引入的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只能满足于两物品情形,两个以上必然存在传递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