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题型突破五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教案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3:26: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该湖泊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四层,分别为表水层、____________、静水层和底泥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生物分布,这体现了该群落具有____________结构。

(2)图1食物网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可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青鱼,图2中的B可以代表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1和图2分析,若仅考虑图中生物种类,青鱼要增加10g体重,理论上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g。

(4)该生态系统除了图2中的成分外,还包括无机物、有机物、____________共七大成分。 答案 (1)斜温层 垂直 (2)3 螺蛳、浮游动物 (3)370 (4)气候

9.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鹰要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爆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000 标志重捕法 (2)5 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 100 (3)群落 毒杀高原鼠兔后,会导致鼬、鹰等天敌的数量大量减少,使得高原鼠兔的数量增加(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第 5 页 共 12 页

5

解析 (1)假设高原鼠兔种群的密度为a只/公顷,则有关系:a∶600=500∶150,a=2 000(只/公顷)。调查高原鼠兔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2)图中草是生产者,从生产者出发确定食物链的条数,一共有5条。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为其所在的最长的食物链,即草→昆虫→高原鼠兔→鼬→鹰。求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应按照最短的食物链,最短的食物链为草→高原鼠兔→鹰,至少需要消耗草的量为1÷10%÷10%=100(kg)。(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群落。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后,高原鼠兔的天敌因食物的减少而数量减少,一段时间以后,高原鼠兔的数量会因天敌数量的减少而迅速增加。

课时训练

一、学考选择题

1.森林中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温度 C.土壤 答案 D

解析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强度。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分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

3.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湿度 D.光强度

A.蝗虫是二级消费者 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 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

第 6 页 共 12 页

6

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 答案 C

解析 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鸟→蛇中,蝗虫是一级消费者,A项错误;在食物链:植物→蝗虫→鸟→蛇中,鸟为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植物→田鼠→蛇中,田鼠为第二营养级,所以鸟和田鼠具有不同的营养级,B项错误;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即植物→蝗虫→鸟→蛇、植物→田鼠→蛇,C项正确;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捕食田鼠的量减少,导致田鼠的数量增多,D项错误。

4.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 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 答案 B

解析 据图分析,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率,A项错误;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③迁出率和④迁入率,B项正确;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性比率,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C项错误;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一棵,这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D项错误。 二、加试选择题

5.如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

A.甲、乙、丙 C.乙、甲、丙 答案 A

解析 叶蜂产卵于叶上,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易被其他生物捕食,存活率最低,为甲曲线;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作为子代的食物,因食物的多少受到其他生态因素的制约,但贮存的食物对幼虫的存活有利,所以开始时泥蜂的存活率也较低,但之后要比叶蜂高,为乙

B.乙、丙、甲 D.甲、丙、乙

第 7 页 共 12 页

7

曲线;蜜蜂是自身制造食物,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存活率较高,为丙曲线。所以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甲、乙、丙。

6.如图为我国东亚飞蝗种群在1945~1961年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指出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 )

A.周期波动 C.规则波动 答案 B

解析 判断种群数量是周期波动还是非周期波动,关键是看两波峰之间的相隔时间,如果两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则为周期波动,如果不相等,则为非周期波动。图中曲线两波峰之间的相隔时间不相等,故为非周期波动。规则波动、不规则波动不是生物学术语。 7.如图为某群落中棉蚜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B.非周期波动 D.不规则波动

A.7月5日后瓢虫数量下降表明该群落中动物的丰度降低 B.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 C.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反映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D.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人工防治 答案 A

解析 物种丰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7月5日后瓢虫数量下降,但是该群落中动物的物种数目并没有降低,A项错误;棉蚜活动能力较弱,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B项正确;棉蚜种群的数量增多,进而使瓢虫种群的数量增加,瓢虫种群的数量增加又使棉蚜种群的数量降低,体现了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C项正确;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棉蚜发生初期应及时人工防治,D项正确。

8.(2017·无锡一模)如图为研究者构建的某地区“捕食者-猎物”模型(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 8 页 共 12 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