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源测评角度看曾国藩识人用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7:19: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人力资源测评角度看曾国藩识人用人

作者:黄成佩 吁帅彪 陈罕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13期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归因法,分析曾国藩生平选人的独特视角,从人力资源测评的角度分析他选人用人的过程,最终归纳出曾国藩在识人用人上的独特观点和值得借鉴之处,并提出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人力资源测评 接班人 现代企业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可谓数不胜数。中国的崛起,应该说真正开始于洋务运动,而这场运动的序幕,由湘军集团拉开,而这个集团的核心,叫曾国藩。他既不乏识人用人之奇能,又谙熟经世处世之经验。他的成功与他注重人才选拔、保留和培养密切相关。

1.选人标准及流程

1.1确定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建模

曾国藩懂得,在选人用人之前,首先要建立测评人才的模型,分析特定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判断候选者能否胜任。

以曾国藩组建湘军为例,最初的湘军由一千多人组成,在太平军肆意任行的当时,操办一支精良的队伍可以说是当务之急。那么应该由谁接办此事呢?既要有一定的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集结到人,于是曾国藩想到了罗泽南。首先,罗泽南是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的老乡。其次,是罗泽南最先在湘乡办起了团练,有一定的军事基础。由此看来,罗泽南是符合岗位胜任的。罗泽南在考试落第之后,四处教书,也可算是桃李满天下,他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学术基础,也有了起兵的基本人员班底,与参与湘军的人可以说能形成很好的团队协作,符合团队胜任。最后,罗泽南吃过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不寻常的胸襟见识,对曾国藩来说,他正是要寻找一个这样的人来建立他的团队,罗泽南的认知方式与行为价值取向符合湘军的价值观,符合行业文化胜任。

1.2根据组织需求开始选人 — 开工

曾国藩善于看面相,这相当类似于现代的面试,他相信可以从相貌举止中看出一人的气质。曾国藩通过对形形色色的人的面试,从他们面部表情之中看出这个人是否可用、适合干什么。曾国藩还可以从人的言行举止看出此人此生的造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外,曾国藩还会进行文化契合度的调查。他会根据每个人的文化程度、道德水平来分配最合适的任务。

1.3确定候选人的胜任与否 —读图

在经过了长期的测试之后,如果符合曾国藩的用人标准,并且有效平衡个性张扬与团队绩效有效提升之间的关系之后,曾国藩会给以相中的部下重任,或者将其推荐到各个地方,而且是最适合其发展的地方。如果不能符合标准,曾国藩不会给以任何的机会。正是他这样的原则,使得他一生中所选之人皆精良之士,之后都有所作为。 2.曾国藩如何选择接班人

在任何时代,接班的问题始终是对任何最高管理层和任何机构最后的检验标准。当时曾国藩的幕府可谓是人才济济,数学、天文、地理、法律等各方面的专家齐聚一堂。但曾国藩知道,要从这样多的人才中选出自己的接班人并不容易,因此他一直致力于观察和绩效考评,从中发现满足自己要求的接班人。最终选出了接班人——李鸿章。

李鸿章出身于书香世家,他少年聪慧,饱读诗书,有扎实的学问功底。曾国藩曾经教导李鸿章经世之学,为李鸿章的人生奠定了基础,可见李鸿章的人生信仰与曾国藩相符合,想与曾国藩保持一致。此外,李鸿章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可见他具备相当的军事才能。由此观之,才德兼备,文武兼修,李鸿章是符合岗位胜任的。

在曾国藩的众多弟子之中,李鸿章是非常独特的,他的性格在整个团队之中具有差异性与互补性。以淮军的招募与组建为例,组建初期,李鸿章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通过自己的亲戚朋友之力,组建了一支如此强大的队伍。曾国藩清楚地看到李鸿章是具备战略思考与战略规划能力的,并助李鸿章一臂之力,亲自召见各营将领加以考察,并亲为订立营制营规。在这其中李鸿章自我管理、人的管理以及事的管理能力已经显露无疑,可充分判断他是具有团队胜任的。

李鸿章热衷官场,亦深得朝廷倚重,历数十年而不衰,显然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可见他是适合做官,而且是做大官的。他常年跟随曾国藩,对曾国藩为人处世之道也是非常了解,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自己的理解。对于官场这个行业以及其中的文化精华,虽不能说精通,但李鸿章无疑还是曾国藩可以信任的,他具有充分的行业于文化胜任能力。

经过了数据收集阶段、初步确定阶段、候选人验证阶段、接班人上任阶段,李鸿章最终成为了曾国藩的接班人。事实证明,曾国藩的眼光没有错,李鸿章在军事、外交上处处开花。曾国藩无疑是选对了接班人,而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跟对人、做对事、成伟业的典范。 3.曾国藩选人机制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3.1培养重于天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曾国藩注重人才的培养胜过人自身的素质,他认识到:“天下无现成之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励磨练而出耳”。现在的企业过分的重视人的天生禀赋,而忽略其通过培养之后的发展空间。因此企业的培训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企业要充分做好培训需求评估,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此外,企业还需要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良好的规划,使整个组织可持续发展。 3.2团队重于个人

在曾国藩选人的时候,他会注重团队协调合作。作为领导,他并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积极的融入他的团队中,清楚“体察人才”。他也要求他的手下做到这一点,就是心系团队,始终把团队的利益放在首位。

此外,在选人的时候,他并不是把个人能力放在首位,而是考察与团队的契合度,选用的人一定是与团队配合最好的。现在有的企业在选人的时候,过分强调个人而忽略整体,使得团队不够融合,最终团队的绩效小于个人绩效之和。因此企业在选人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岗匹配。 3.3德重于才

曾国藩用人需要“德才兼备”,且“德重于才”。有德无才最多是愚人,而有才无德是小人。曾国藩不希望自己的集团中有“小人”的出现。正是因为曾国藩对人才的这种双重要求,他的手下也出现了很多既有才又有德的人物,上文提到的罗泽南便是典型的代表。对于现在的企业,有时过于强调才能而忽略道德,导致行业内出现很多不诚信的现象,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对候选人思想品德、诚实信用以及为人处世之道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考察。

总之,曾国藩对后代的影响是远不止这些的,我们在继承其经验的同时,更要加以自己的创新,才能真正的把这一套“曾氏秘诀”传承、发扬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可贵的财富。

作者简介:

黄成佩(1990-),女,汉族,籍贯:四川,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 吁帅彪(1991-),男,汉族,籍贯:江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 陈罕(1990-),男,汉族,籍贯:重庆,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