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社会学概论(高起专)》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2 19:37: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角色

答: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 社会控制

答: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3. 城市化

答: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 文化丛

答:文化丛是指许多文化质点按一定方式形成的聚合。通常是以某种文化质点为中心,在功能上与其他文化质点发生一系列的连带关系,或构成一连串的活动方式。

二、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社会运行最原初的动力在于需要。

答:错,社会行动最原初的动力来自于人对自我利益的理性计算和理性追求。

2. 根据文化内容,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

答:错,根据文化内容,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及制度文化。

3. 社会群体是通过稳定而持久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如家庭、学校、

工会、机关、邻里等。 答:对。

4. 根据社会约束力由弱到强排列,可以得到如下排列:风俗习惯、宗教、道德、法律。 答:错,应该是风俗习惯、道德、宗教、法律。

5. 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 其特点是个人原因而发生的社会流动。

答:错。是指在某些社会结构层面上发生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具有规模大、流动速度快、变化急促等特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社会运行机制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主要包括几种运行机制?

答: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2.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基本生活; (2)维护社会稳定; (3)促进经济发展; (4) 保持社会公平; (5)促进国民福利。

3. 简单回答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家庭经历了哪些形式的历史演变。

答:家庭以及家族经济共同体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最古老的经济组织,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大多数也是从家族经济共同体转化而来。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已经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90%左右的企业采用家族拥有或经营的形式。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运用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相关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的利益群体冲突问题。 答:群体性突发事件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利益群体矛盾冲突和干群矛盾冲突。利益群体矛盾冲突是指发生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尤其是新产生的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利益群体,通常指经济利益群体,即在经济利益上地位相近的人或有一致经济利益要求的人所形成的群体。 “利益群体”是社会学、政治学中一个比较中性的概念,现阶段中国的利益群体有私人企业主群体、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失业职工群体、失房居民群体,以及城市中的房产主阶层等构成的利益群体等。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开始重组与调整,这就使得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尤其是新产生的利益群体之间由于利益的一致与摩擦、相同和相异, 形成了不同利益要求的相互博弈,利益群体因利益差引发矛盾。 利益群体的冲突博弈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强强”冲突博弈,即发生在强势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博弈。 例如,随着城市房产私有率的迅速提高,房产拥有者成为了城市中的重要利益群体。 虽然业主在社会中是一个较强势的群体,但在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中他们处于相对弱势,这种情况使“强强”冲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

2. 运用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学习“八荣八耻”的原因。 答:一、“八荣八耻”明确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总目标

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要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细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需要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使得不同地区、不同人员之间拉大了彼此间的收入差距,也使得社会上涌现了一些高收入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