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习题附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04: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篇 外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选择

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教育起源论(B.心理学起源论) 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 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D.古巴比伦)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 进位计算法的是(D.古埃及) 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 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

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C.等级性) A.无阶级性 B.无组织 C.等级性 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

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D寺庙或僧侣学校)

A.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 B.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如管理文档的人员;管理财务的人员

C.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一般儿童5岁上学,一直到16、17岁。

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子弟很难进入

D.寺庙或僧侣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

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

9.古儒学校是印度(D.婆罗门家庭教育)的教育形式

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

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

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 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 D.资本主义教育

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与教育内容的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二、简答题

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 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和文士学校

和基本特征。首先,在教育内容上,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注重练习书写、词令;重视数学

和计算。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以机械教学为主,不重解释和说明;学生主要靠模仿进行学习, 机械训练和背诵是常用的方法; 由于学习的内容很多都是儿童所不理解的, 教学上又采取强 制性的方法,因而,体罚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一、

二、佛教的教育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一、选择

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 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C.保家卫国的战士) 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B.民主性) 4.智者实际是指(D.职业教师 )

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着名的(C.七艺中的“前三艺” ) 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 ) 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 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

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D.苏格拉底) 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B.治国人才)

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 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归纳 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 讥讽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定义

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

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 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C.《理想国》) 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D.哲学王)

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 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C.反对强迫教育)

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B.柏拉图的“回忆说” )

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C.亚里士多德)

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 )

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

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提出来的(B.苏格拉底) 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

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 ,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 。(B.亚里士多德 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发展) 二、简答

1.试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并简要介绍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简述智者的教育活动 智者云游各地进行讲学,积极参加各城邦政治和文化生活,他们虽没有统一的哲学见解,

但却形成了共同的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

疑主义。

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3.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三、分析论述题

1.请评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评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灵魂论(2)教育的作用(3)白板说(4)教育对象 第三章 古罗马的教育 一、选择

1.古罗马王政时期的教育是以(C.家庭教育)为主。 2.“卢达斯”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学校名称(C.古罗马) 3.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A.《十二铜表法》 ) 4.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 ,以培养 为最高目标。(D.私立教育 演说家) 5.古罗马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监督和控制是在哪个时期(D.帝国时期) 6.古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B.官吏和顺民) 7.堂区学校的性质是(B.基督教教会学校)

8.以下几个人物,哪一个不是古罗马的教育家(C.狄德罗 ) A.昆体良 B.西塞罗 D.奥古斯丁 9.西塞罗的代表作是(A.《论雄辩家》 )

10.古罗马培养雄辩家的学校主要是(D.修辞学校)

A.文法学校是为贵族家庭子女设立的比初等教育更高一级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B.初等学校 C.卢达斯初等学校(亦称“卢达斯”)招收7-12岁的儿童。教育内容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十

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等,但不重视体育和音乐。

D.修辞学校培养雄辩家(“演说家”)。教育内容是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

11.西塞罗认为合格的雄辩家应当符合很多条件,以下哪一点不包含在这些条件内(A.雄辩家要宣传正义,因而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昆体良)

B.雄辩家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C.雄辩家应当具备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 D.雄辩家要有优雅的举止风度

12.在道德教育方面,西塞罗提出了 的教育主张。(B.“人道” ) 13.《雄辩术原理》是谁的着作(C.昆体良)

1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分班教学,引发班级授课制的萌芽的是(D.昆体良) 15.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是 ,其代表作是 。(A.奥古斯丁 《忏悔录》 ) 16.以下几位思想家,相比之下,其思想与其他三位差别最大的是(C.奥古斯丁) A.亚里士多德 B.洛克 D.培根

四者思想上是有同有异的,但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洛克、培根的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包含唯物主义的因素,并且他们教育思想比较偏重世俗性和实用性,而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唯心主义色彩浓厚,认为信仰比知识、理性更重要,与其他几位差异最大

二、简答

1.简单介绍古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教育目标。 (1)王政时期的教育 由于王政时期罗马共和国刚建立,国家的各方面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另外,加上征战需要,国家暂时无暇顾家教育的建设,因而这一时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农业生产和军事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农民和军人,为国家的生存服务。

(2)共和时期的教育 共和时期是古罗马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战争结束了,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罗马的对外交流增加,学校教育也从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一是初等学校(亦称“卢达斯”。招收 7~12 岁的儿童。教育内容